央广网西安9月16日消息(记者王佳爱)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我国乃至世界上资金投入最多、建设规模最大、政策性最强、群众参与程度最高的重大生态工程。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20年来,陕西省退耕还林还草1867.5万亩,占全国9%,居全国第1位。20年来陕西省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08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由退耕前的30.92%,恢复到43.06%,居全国第10位。陕西省通过退耕还林还草,新建和改造经济林1157万亩,带动贫困人口73.6万人,年人均直接增收550元。

延安市宝塔区一片绿色 (央广网发 资料图)

  陕西省延安市开展大规模退耕还林20年,让1077.47万亩山川大地披上绿装,在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黄土地上掀起一场波澜壮阔的“绿色革命”,走出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道路,为世界提供了一个短期内生态修复的“延安样本”。

如今的延安被绿色包围 (央广网发 资料图)

20世纪末延安水土流失严重

  20世纪中叶以后,越来越多的山坡被开垦成农田,资料显示,20世纪末延安水土流失面积高达2.88万平方公里,每年流入黄河泥沙2.58亿吨,约占输入黄河泥沙总量的六分之一。当地顺口溜说:“下一场大雨脱一层皮,发一回洪水满沟泥”。“春种一面坡,秋收一袋粮”,荒凉和贫穷成了老区延安的代名词。

  74岁的候秀珍当年是南泥湾镇三台庄村驻村干部,在她记忆中,耕地粮食产量极低,当地农民辛苦劳作,却陷入了“越垦越穷、越穷越垦”的怪圈。

南泥湾风光 (央广网发 资料图)

  候秀珍说:“过去山上都是农田,土地根本存不住水,山上的耕地一亩地一年才打50公斤粮食,广种薄收。散养的山羊把草吃尽,连树皮都啃光了。实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以后,群众拿着退耕还林补贴,晚上还是偷偷在山上放羊,政府、干部没少做工作,干部白天到农民家做工作,晚上还要出去逮羊。逮回来的羊圈起来,再给人做思想工作,多会儿把人思想工作做通了,农民再不去山上放羊,才行了。一直坚持了七八年,农民思想通了,全延安养羊实现了圈养。”

绿树成海重塑新延安

  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启动退耕还林工作,时任总理朱镕基在延安提出了“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个体承包、以粮代赈”的16字方针。作为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市”,延安有28.6万农户、124.8万农民参与到这一工程之中。

延安吴起退耕还林公园 (央广网发 资料图)

  闫志雄是延安市吴起县南沟村的村干部,说到退耕还林,闫志雄说:“当时我们下定决心,拿了国家的退耕还林补贴,就要把树栽好,让周围光秃秃的山峁绿起来。我们挨家挨户地跟村民做工作,要把栽树当喂娃娃一样;羊必须圈养,谁家的羊也不能上山。延安干旱缺水,栽树不易。一片林子往往需要两三年的补种,才能长起来。如今的南沟村,青山连绵。山上的林子,都是村民一棵一棵栽起来的。”

环境好起来农民富起

延安市吴起县南沟旅游度假村 (王佳爱 摄)

  如今的南沟村凭借青山、绿水、窑洞和花田构成的山水田园美景发展起了旅游业。景区开业仅半年,收入就达到100多万元。作为景区股民的每位村民都是受益者。看着新的南沟村,闫志雄说:“这些年我们村里人的收入噌噌地涨,1996年村里人均年收入只有600多元,现在14000多元;过去村里是羊肠小道,东西要靠‘人背驴驮’,现在是柏油路水泥路,路上车水马龙;过去住土窑洞、点煤油灯,一下暴雨人身安全都没有保证,现在村里都是石窑、楼房,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了。”

  这两天,延安市甘泉县石门镇高家河村村民师光荣家的核桃树也到了采收期,他隔三差五就要到核桃园里转转,盘算着今年要把核桃卖出个好价钱。1999年以来,师光荣家里的70多亩耕地,陆陆续续退耕还林。2013年,在劳山林业局帮助下,他在14亩地上种下了310棵核桃树,如今,核桃树和其他树种一起染绿了群山。师光荣说,“今年收成好一些,一棵树的核桃就能卖300块钱!”

正在察看核桃长势的师光荣 (刘涛 摄)

退耕还林还草实现了“双赢”目标

  随着植被增加,延安生态逐年恢复,许多候鸟回归了,金钱豹又重现山林之间。退耕还林带来的“绿水青山”还催生了“生态经济”,一个个青山环抱下的农家乐开门迎客,一座座森林公园、湿地公园与生态旅游景点渐成规模。林草涵养了生态,生态催生了产业,产业致富了农民。农民人均年均纯收入从退耕前的1356元提高到2018年的10786元,翻了近8倍。全省森林覆盖率由退耕前的30.92%增长到43.06%,绿色向生态脆弱的陕北地区延伸了400多公里,昔日的黄土高坡如今变得天蓝了、山绿了、水清了、人富了。今年5月,延安全市整体脱贫,告别绝对贫困,迈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康庄大道。

延安市宝塔区薛张流域退耕还林示范区 (王佳爱 摄)

延安:山川秀美由黄变绿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张建龙表示,9月6日的全国退耕还林还草工作会议之所以在延安召开,因为延安不但是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发源地,更是全国退耕还林还草的第一市。“延安市退耕还林还草的面积、质量、成效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昔日的黄土高坡如今变成了山川秀美的好江南,实现了山川大地由黄变绿的历史性转变,成为全国退耕还林和生态建设的一面旗帜,也为全球生态治理提供了延安样本。”

  延安市退耕办总工程师白应飞介绍说:“20年来,延安绿色整体向北推移了400公里,全市植被覆盖度达到81.3%,每年降雨量由300毫米,增加到500~600毫米。截至2018年,全市退耕还林生态效益价值总量达218.8亿元。下一步,延安将继续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重点调整林分结构,保持生态系统稳定,为其他地方提供更加成熟的退耕还林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