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延安:种下一株“思想” 结出万颗果实

2019-09-27 07:46:00来源:陕西日报

  延安中学延安精神讲习社的同学们在新学年开始的社团活动中,深情讲述着革命先辈的事迹。

  本报记者 吕扬文/图

  秋日的延安,金风送爽,气候宜人,记者就近年来延安市“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实践创新情况,进行了调查采访。所到之处,记者欣喜地看到,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到处绽放着“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理念浇灌出的红色教育之花,呈现出一片绚丽多姿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的教育景象。

  我们都是“红军娃”

  “艰苦的战争年代,一批又一批青年怀揣梦想涌向延安,他们身上的责任与担当值得我们当代青年学子去学习!”延安中学延安精神讲习社的同学们新学年开始的又一次社团活动上,同学们深情吟诵着配乐诗朗诵《延安与中国青年》,动情地讲述着《第一个奔赴陕北的大学生》的故事……

  成立于2018年11月的延安精神讲习社是延安中学深化特色思政教育的学生社团之一,社团以“宣讲延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激发成才斗志”为宗旨,在校内外各种大型活动中积极参与宣讲和解说,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作为我党创办的第一所中学,红色基因深深地烙印在这所有着81年历史的学校的血脉中。从“半座破庙荡书声 ,一口铁锅起炊烟”到现在的省级示范中学,延安中学几十年来守护着红色阵地,践行着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

  2015年,延安中学利用存留的红色资源,建起了校史馆。校长王文涛说:“在校史馆为学生上好开学第一课,可以引导学生确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激励他们发扬革命传统,树立远大理想信念,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学校校史馆讲解员杨紫欣同学对记者说:“我是一个延安娃,从小就生长在这片土地上。延安中学发展的历史让我对延安精神有了更深理解,也让我认识到,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树立远大理想,坚信光明在前,这样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能成为永不迷失方向的人。”

  红色,是延安这片热土的底色。延安市32所红军学校发挥各自特色,传承着红色基因。

  吴起人民从小就深受长征精神的熏陶,对长征精神有着深刻的理解。“作为这片红色沃土上的追梦人,领会长征精神、传承长征精神、弘扬长征精神,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吴起高级中学校长江山说,用长征精神立德树人是学校发展的动力之源。

  种下一株“思想”,结出万颗果实。在吴起县第三小学,每年的红色运动会都有一个主题——我们都是“红军娃”。运动会上,孩子们通过扁担挑粮、推独轮车等活动,体会感悟革命先辈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孩子们指着板报上自己穿着红军衣服的照片,争着说:“我们都是‘红军娃’。”

  “通过红色体育竞技,让孩子们在比赛的过程中感受和追忆红色革命故事,发扬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的拼搏精神。活动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身体素质,更磨砺了同学们的身心意志。”吴起县第三小学老师李树萍说。

  教室里的人在变

  课堂的精神不变

  9年,100里。几个枯燥的数字,一场从不间断的传承。

  宜川中学自2011年起,每逢清明前夕,都要组织高一师生徒步百里,前往黄龙县瓦子街战役烈士陵园祭奠英灵,缅怀先烈,用行动感受红军长征精神,用切身体验磨砺意志品质、传承红色基因。百里征程中,同学们踏着先烈的足迹,追忆那段战火纷飞的火红岁月。

  在瓦子街战役烈士陵园的烈士纪念碑前,师生一起向先烈敬献花圈,祭扫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擦拭墓碑时,同学们情不自禁流下了热泪,明白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懂得了珍惜自己所处的和平幸福年代。擦拭墓碑不仅仅是百里远足红色研学活动的一个环节,更是两个时代的人之间的心灵对话和精神传承。

  返程途中,同学们累了就相互帮扶,脚磨破了就相互鼓励。沿途,学生家长、群众近万人夹道欢迎,加油声、呐喊声、欢呼声,声震县城。歌声与口号齐响,掌声与喝彩共鸣,泪水与幸福交织。目前,百里远足红色研学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四川、甘肃、河南等地的中小学校,每年派人来观摩、参与、体验百里远足红色研学活动,形成了广泛的教育影响力。

  目前,红色研学旅行已经成为延安市传承红色基因、进行延安精神教育的有效方式之一。

  2017年,在延安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延安市教育局全面总结了延安中学“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经验,结合延安教育实际,提出了在全市实施“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基本思路,印发了《延安市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指导意见》,开启了延安市立德树人的新征程、新实践。

  “通过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守住延安教育的根和魂,不断探索文化育人、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活动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新途径,推动延安教育高质量发展,形成延安教育鲜明特色,培养具有延安精神特质的优秀人才,实现‘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养人才,造福人民’的教育工作目标,走出一条具有延安特色的发展之路,让延安精神在宝塔山下、延河水边,开出绚丽多彩的立德树人之花。”延安市教育局局长兰爱平说。

  我知道了什么是延安精神

  在充分发挥延安红色资源的时代价值方面,“小小讲解团”是其中的亮丽名片。

  “你们的孩子让我知道了什么是延安精神。”这是一位游客在听了“小小讲解团”成员唐雨荷的讲解后,给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小学写的感谢信。2012年的一天,唐雨荷在杨家岭旧址给游客们讲解完后,又来了一名游客,虽然只有一位听众,但唐雨荷仍然一丝不苟地带领着这位听众,一边走,一边讲,字正腔圆,感情充沛,让这位游客十分感动,回去后就给学校写了感谢信。

  1992年,延安职院附小组建了延安市首个“革命旧址小小讲解团”,利用节假日到凤凰山、枣园等革命旧址,义务向游客宣讲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的光辉历程。“‘小小讲解团’的孩子们一届一届毕业了,但接替他们的一批批学弟学妹继续把红色基因传播到四方,让我们的教育有根、有魂、有梦想。”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小学副校长兰梅说。27年来,延安职院附小“小小讲解团”共接待国内外旅游团体2万多个,听众超过100万人次。

  如今,在全市350多处革命旧址,都有延安各学校“小小讲解团”成员们的身影。一次次的讲解,就是孩子心灵和红色精神一次次的对话,这些宝贵的精神食粮在孩子们的身上沉淀、内化,为他们健康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延安实验小学五年级的李添慧同学家里珍藏着一件宝贝——五角星。

  “那是我第一次讲解时一位老奶奶给我颁发的‘奖状’。”2017年12月26日,在王家坪革命旧址,一位老奶奶对李添慧说:“孩子,看你也就八九岁吧,来,给我们这些八九十岁的老革命也讲讲革命的故事。”

  原来他们都是老红军啊!李添慧有些激动又有些紧张,给几位老人讲了“父子情深”的故事。

  “好娃娃,你讲得好,这是奶奶给你发的奖状。记住,要让一代又一代的人都知道延安的故事。”老奶奶用颤抖的手摘下了自己帽子上的红五星,别到了李添慧的胸前。

  “我要永远珍藏这枚五角星。五角星寄托着一位革命前辈的谆谆教诲,我一定会把革命故事讲好。”

编辑: 舒隆焕

延安:种下一株“思想” 结出万颗果实

延安中学延安精神讲习社的同学们在新学年开始的社团活动中,深情讲述着革命先辈的事迹。目前,红色研学旅行已经成为延安市传承红色基因、进行延安精神教育的有效方式之一。1992年,延安职院附小组建了延安市首个“革命旧址小小讲解团”,利用节假日到凤凰山、枣园等革命旧址,义务向游客宣讲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的光辉历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