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西安杨官寨遗址发现距今5000多年大型公共墓地

2018-04-23 23:50:00来源:新华社

  这是无人机拍摄的陕西高陵杨官寨遗址大型公共墓地(2018年4月6日摄)。新华社发

  新华社西安4月23日电(记者秦汉元 蔡馨逸)记者从日前获评2017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杨官寨遗址了解到,该处遗址清晰构建起完整的庙底沟文化聚落形态。而在近期的考古工作中,又在这里发现了一处大型公共墓地。

  杨官寨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经过考古工作者十余年持续发掘,目前确认的遗址面积达百万平方米,是关中地区仰韶时代中晚期罕见的中心聚落遗址,文化内涵以距今5000多年前的庙底沟文化为主。

  4月17日,考古工作者在陕西高陵杨官寨遗址公共墓地进行发掘工作。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

  除了环壕和门址,考古工作者还在遗址中部发现了水池遗迹。在这处大型环濠聚落外的东部区域,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处与聚落同时期,面积达9万平方米的大型公共墓地,墓葬总数达数千座。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副教授陈靓介绍,“从族属来看,杨官寨先民属于古中原类型,与同时期分布在黄河中游的人群基本一致。”

  “在采用民族学来理解考古材料的传统方法基础上,我们首次大规模将全基因组DNA技术与考古全面结合,来解读古代社会。”主持杨官寨遗址发掘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杨利平说。

  4月17日,考古工作者在陕西高陵杨官寨遗址公共墓地进行发掘工作。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

  全基因组DNA测试是对生物基因组中的全部点位进行检测,而杨官寨出土的人骨不仅数量多而且保存较好,通过对样本进行全基因组DNA测试,有助于研究者了解当时的社会组织结构以及与周边聚落的关系问题。

  经过检测,复旦大学博士文少卿说,杨官寨女性先民的线粒体多样性极高,显示出女性基因的多元化;而男性Y染色体多样性较低,呈现出较为稳定的遗传特征。杨利平解释说,这种现象可能说明当时男性在聚落社会中占据优势地位,组织单位似乎是以男性为主导;而女性当时应该是从其他聚落移居此地,据推测已经出现“族外婚”的婚姻状况。

  考古工作者在陕西高陵杨官寨遗址公共墓地清理出土的颅骨(4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

  记者还在现场注意到,这批墓葬均为东西向的单人葬,墓葬较小且随葬品普遍不多,说明这片公墓的使用者没有显著的社会等级差异,均为普通居民。公共墓地中出现的偏洞室类型,是目前已知最早的同类遗存,将此类墓葬的出现提前了600多年。此外,很多墓葬中的人骨存在割体现象,人骨位移明显,有的手与腕部分离,有的手指骨放置在了其他部位,可能与当时的葬俗形式有关。

  值得一提的是,墓葬分布排列存在一定规律,前后使用几百年而彼此没有叠压打破关系,显然是有意规划的结果。杨利平说,这反映了庙底沟文化时期先民高度一致的文化认同和强大的社会管理组织能力。

编辑: 舒隆焕

西安杨官寨遗址发现距今5000多年大型公共墓地

这是无人机拍摄的陕西高陵杨官寨遗址大型公共墓地(2018年4月6日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