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发展的进程,陕西的文学艺术走过了70年不平凡的道路。70年来,我省文艺事业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和众多荣誉。一本本文学著作、一部部影视作品、一个个精彩剧目、一件件艺术作品,用跳动的文字、艺术的图像、传神的声音、感人的形象奏出了陕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华彩乐章。70年来,陕西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倾力表现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奋斗精神与坚强意志,将陕西文艺波澜壮阔、栉风沐雨的历程深深地刻在时代的年轮之上,打造出了“文学陕军”“西部影视”“陕西戏曲”“长安画派”等特色文化品牌,用不懈努力和辛勤劳作,为时代、为人民、为历史交上了一份出色的答卷。

  “文学陕军”魅力绽放

  在陕西这片土地上,传统文化基因和红色革命文化基因为“文学陕军”的生长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和肥沃的土壤。新中国成立以来,陕西作家为中国文坛奉献的优秀文学作品层出不穷,在中国文学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杜鹏程的《保卫延安》、柳青的《创业史》、王汶石的《风雪之夜》、李若冰的《柴达木手记》等一批优秀作品不断涌现;20世纪80年代,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贾平凹的《浮躁》、莫伸的《窗口》、陈忠实的《信任》、京夫的《手杖》等作品展现出陕西文学创作的蓬勃生命力;20世纪90年代,陈忠实的《白鹿原》、贾平凹的《废都》、京夫的《八里情仇》、程海的《热爱命运》、高建群的《最后一个匈奴》等5部陕西作家的作品在北京集中出版,让中国文坛刮起了一阵强劲的“西北风”,当时《光明日报》一篇题为《“陕军东征”火爆京城》的文章让陕西作家群体有了一个响亮的名称——“陕军”;2000年后,陕西这块文学沃土上又出现了一大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作家:冯积岐、红柯、叶广芩、陈彦、冷梦、朱鸿、和谷、方英文、吴克敬等,他们用自己的实力和新的风格赢得了读者的关注。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对我省文艺创作生产、优秀文艺人才的大力扶持和培养下,“文学陕军”新梯队建设初具规模,周瑄璞、吴文莉、赵韦、王妹英、杨则纬、邢小俊等青年实力作家在全国崭露头角,为“文学陕军”注入了新的血液。

  今年8月,我省作家陈彦创作的长篇小说《主角》同时荣获“五个一工程”奖和茅盾文学奖。这是继路遥《平凡的世界》、陈忠实《白鹿原》、贾平凹《秦腔》获茅盾文学奖之后,我省作家第4次荣获茅盾文学奖。据统计,截至目前,以杜鹏程、柳青、路遥、陈忠实、贾平凹、陈彦等为代表的“文学陕军”,共为我省斩获国家级重要文学奖项44个。

  西部影视蜚声中外

  凭借陕西灿烂的历史文化、丰厚的革命文化以及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等文化资源优势,“西部影视”曾在中国电影史上谱写辉煌的篇章。1958年,我国西北地区第一家电影厂——西安电影制片厂的成立,奠定了新中国电影发展的基础,也开启了西部电影发展的光辉历史。以吴天明、张艺谋、黄建新、顾长卫等为代表的陕西导演,不仅开辟了中国电影史的一个全新时代,而且将中国电影推向了世界。

  从首开新时期国产电影故事片纪实风格先河的《生活的颤音》,到斩获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的《红高粱》;从荣获东京国际电影节大奖的《老井》,到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的《图雅的婚事》,再到荣获第三十九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最高奖——圣乔治金奖的电影《塬上》、荣获“五个一工程”奖的《百鸟朝凤》《冲锋号》《周恩来回延安》等影片,陕西电影走出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道路。

  20世纪90年代,以《神禾塬》《半边楼》《道北人》等为代表的陕派电视剧受到了全国的瞩目。2000年以来,陕派电视剧开始向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激情燃烧的岁月》系列、“关中”系列(《关中刀客》《关中匪事》等)以及《热血兵团》《西安事变》《大秦帝国》等一大批陕派电视剧,无论是在投入规模、产出数量,还是在观众中的影响力,都在全国名列前茅。这一部部优秀的作品,凝聚成一个闪亮的品牌:影视陕军。

  近年来,获“飞天奖”的《白鹿原》《那年花开月正圆》,获“金鹰奖”的《打狗棍》《王大花的革命生涯》,获“五个一工程”奖的《聂荣臻》《黄土高天》等优秀电视剧,用丰富的题材与多样化的表现形式,讲述着精彩的陕西故事。据统计,2018年,我省电影备案立项169部,拍摄完成76部,生产数量位居西部第一、全国前列;电视剧备案公示39部1599集,发行许可电视剧11部453集,实现了影视创作数量与质量的双攀升。

  陕西戏剧异彩纷呈

  70年来,时代发展的深刻变化为艺术家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创作素材。一部又一部精品佳作,构筑起陕西戏剧70年的发展史,讲述了陕西戏剧紧扣时代脉搏、用艺术呈现时代变革的发展故事。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秦腔《游龟山》《游西湖》,眉户现代戏《梁秋燕》等经典作品到改革开放后相继推出的眉户剧《杏花村》、花鼓戏《六斤县长》、阿宫腔《三姑娘》等优秀作品;从追求革命理想的话剧《青春之歌》到描写陕甘宁边区辉煌胜利的话剧《保卫延安》,从纪念红军万里长征的《万水千山》到反映地下工作者顽强斗争的《情报处长》;从几乎包揽所有国家级戏剧大奖的“西京三部曲”——《迟开的玫瑰》《大树西迁》《西京故事》到近年来相继荣获文华大奖、“五个一工程”奖的《麻醉师》《大汉苏武》《柳青》《平凡的世界》等精品力作,陕西戏剧创作以贴近现实的思想高度和以情动人的艺术温度,激发出向上、向善的精气神,为全国戏剧创作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引领作用。同时,我省荣获“文华表演奖”“白玉兰奖”“曹禺剧本奖”等各大奖项的戏剧人才不胜枚举。全省仅梅花表演奖得主就有26名。各地艺术院团、学校大力培养戏剧后备人才,艺术新秀不断涌现。

  70年来,陕西的文学天空群星灿烂、“文学陕军”佳作迭出;“西部影视”高扬起西部电影的旗帜,屹立于世界电影之林;陕西电视艺术创作横空出世、蔚为大观;陕西戏剧艺术万紫千红、引人瞩目;陕西音乐艺术吹奏起反映时代、反映生活的主旋律;陕西美术气势如虹,创作出大批具有浓厚地方特色、鲜明个性的时代精品;陕西书法艺术异军突起,在三秦大地上得到了从未有过的勃兴;陕西民间艺术争奇斗艳、花团锦簇,与祖国同行……

  70年风雨兼程,文化陕西跟随着新中国的脚步不断前行,走过了70个春夏秋冬。站在新的起点,陕西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更加磅礴的文化力量!(记者 柏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