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国内外专家学者齐聚陕西 深度探讨汉中天坑群保护与利用

2018-03-15 15:21:00来源:人民网

国内外专家学者齐聚陕西 深度探讨汉中天坑群保护与利用

  人民网西安3月14日电(张伟)陕西省地质调查院近日在西安组织召开了《汉中天坑群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邀请英国伯明翰大学约翰·甘教授、乌克兰国家科学院地质科学院亚历山大·克里姆丘克博士、斯洛文尼亚科学院岩溶研究所安德烈·米哈维奇博士、英国洞穴测量专家菲利普·约翰劳斯以及中国科学院袁道先院士和张国伟院士、中国工程院王双明院士、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大学、中国地质学会洞穴专业委员会等国内外专家,对汉中天坑群的发现、科学价值和保护利用进行了深入研讨。

  会前,3月5至11日,国内外专家在汉中对镇巴圈子崖天坑、天悬天坑,南郑伯牛天坑、宁强地洞河天坑等具代表性的天坑和洞穴进行了实地考察。考察期间,来自国外科研机构的岩溶研究和洞穴测量方面专家,介绍了国外天坑地质遗迹的调查研究现状及保护利用情况。国内岩溶和基础地质研究知名专家就加强天坑成因分析和演化过程研究,岩溶水文地质调查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意见。同时考察成员就天坑地质资源的科学价值、旅游价值及保护利用进行了广泛交流。

  3月12—13日,在野外考察的基础上进行研讨,研讨会上,陕西省地质调查院院长苟润祥研究员级高工,介绍了汉中天坑群的发现及价值;罗乾周教授级高工对汉中天坑群的基本特征、生成机理和保护利用进行了交流;张远海研究员就汉中天坑群对比研究进行了研讨;陈清敏博士对汉中岩溶宇宙成因核素26AI/10Be埋藏年龄及石笋古环境记录进行了探讨。

  袁道先院士以“汉中天坑群的环境问题及保护利用研讨”、约翰?甘教授以“汉中天坑群鉴别、利用和保护”、亚历山大?克里姆丘克博士以“汉中地区的岩溶演化与天坑形态研究—深部岩溶作用”、安德烈·米哈维奇博士以“连接地表形态和地下洞穴的纽带—天坑研究”为题进行了研讨。

  另外张国伟院士、王双明院士和菲利普·约翰劳斯等国内外专家,在听取汇报交流和野外考察的基础上,围绕汉中天坑群的岩溶环境、成因机理、探测技术、生物多样性及保护利用等方面开展研讨,进一步挖掘其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

  经广泛交流与研讨,形成一下共识: 首次科学研究和鉴定了汉中天坑群,该天坑群是迄今在北纬32~33°亚热带最北端和我国扬子地块北缘发现的天坑群,填补了世界同纬度区天坑地貌的空白,对全球岩溶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勘测天坑达54处,占目前全球已发现天坑数量的1/4,其中超级天坑2个、大型天坑7个。揭示了汉中天坑群集中分布于宁强县禅家岩、南郑区小南海、西乡县骆家坝、镇巴县三元镇四个区域,查明了各天坑群的基本特征,并建立了以小南海为案例的“内源水窗式”岩溶演化模式,论证了汉中天坑群及相关岩溶地貌类型特色,确定了其典型性。

  在汉中天坑群区域内,鉴定了国家Ⅰ级保护动植物4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0种,并发现了三个珍稀物种在陕西的分布,对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具重要意义;建立了基于智能化遥感、无人机航测、宇宙核素测年、岩溶水专利示踪剂示踪试验等新技术应用的天坑地质遗迹调查技术方法体系,在全国地质遗迹调查中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提出了汉中天坑群保护的原则、分区和科学开发利用建议,为申报国家乃至世界级地质公园提供了基础。

编辑: 舒隆焕

国内外专家学者齐聚陕西 深度探讨汉中天坑群保护与利用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近日在西安组织召开了《汉中天坑群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邀请英国伯明翰大学约翰·甘教授、乌克兰国家科学院地质科学院亚历山大·克里姆丘克博士、斯洛文尼亚科学院岩溶研究所安德烈·米哈维奇博士、英国洞穴测量专家菲利普·约翰劳斯以及中国科学院袁道先院士和张国伟院士、中国工程院王双明院士、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大学、中国地质学会洞穴专业委员会等国内外专家,对汉中天坑群的发现、科学价值和保护利用进行了深入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