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西安1115日消息(记者刘涛)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税收改革方向进行了明确阐述:“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强化税收调节,完善直接税制度并逐步提高其比重。” 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卢山冰认为,税收政策作为各级政府为了实现一定时期的社会或经济目标而采用的政策工具,能够调整市场经济主体的物质利益、给以强制性刺激,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干预市场机制运行,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最终实现经济效率最大化的预期。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后,通过减税降费政策减轻企业负担,成为政策制定者考虑的政策目标。

  近年来,国民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增大,企业生存和发展较以往面临诸多困难,在此情况下,减税降费已经成为税费改革的客观需求。中央在应对新一轮经济下行压力的诸多宏观调控措施中,接连推出了力度颇大的减税降费政策,成为政府为扶持中小微企业、促进就业、拉动消费增长最有力的改革举措。

  卢山冰教授认为,税收政策要提高前瞻性、灵活性、有效性,要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上发挥更大作用,重点是继续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减税降费效果明显,税收收入增幅回落。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17834亿元,预计完成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减税降费2万亿元的目标已无悬念。具体来看,增值税改革新增减税7035亿元,小微企业普惠性政策新增减税1827亿元,个人所得税两步改革叠加新增减税4426亿元,新增社保费降费2725亿元。统计数据显示,小微企业普惠性政策受益对象大多是民营经济,占比88.61%45%的制造业纳税人将减税降费红利用于增加研发投入;税务部门监测的10万户重点税源企业前三季度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9.3%,增幅较2018年全年提高3.4个百分点。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我国减税降费政策在为企业“真金白银”减负、提振市场主体信心上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在新时代大背景下,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从以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卢山冰教授建议,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税收改革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力提效。

  税收政策要与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相结合。无论是发达国家抑或是发展中国家,现阶段的民营企业之于经济系统的重要性愈发突出。而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仍存在贵和难的问题。用财政、税收等诸多手段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有利于维持和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市场经济繁荣。应该按照效率的原则和产业政策的要求来对中小企业予以政策支持,充分考虑到“公平竞争”这一市场经济最基本的要求。另一方面,税费政策应当更加透明化,避免企业和政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也避免部分企业的套利行为。

  税收政策要与产业政策相协调。通过税收政策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并不意味着不加区分地扶持所有类型的中小企业,而且要与国家的产业政策相协调。中小企业产业扶持政策的政策取向主要有鼓励创新,支持创业,大力推进以高新技术成果为支撑的技术密集型中小企业;以吸纳就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鼓励发展以外贸出口为主的外向型中小企业;扶持以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为主的可持续发展型中小企业;根据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分工协作,促进联合,发展以共同扩张和集约化为主的协作联合型中小企业发展,以发挥自身优势为主的社区服务特色型中小企业。

  税收政策要与区域政策相适应。2019826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研究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问题、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根据各地区的条件,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完善空间治理,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要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税收政策是要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形成合理有序的产业组织结构。

  财税部门应该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深化改革的工作要求,以市场主体诉求和感受为导向,以最大限度利企便民为落脚点,强化责任担当,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坚定落实中央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让社会特别是中小企业切实享受到改革带来的红利,使经济向高质量发展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