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手机成了陕西农民的“新农具”

2019-06-26 10:00:00来源:大秦之声

  央广网西安6月26日消息(记者黄立新 刘涛 见习记者王文爽)从人力、畜力为主的传统农业时代,到工业革命后机械化农用工具的出现,再到信息时代的新型农业,农业大省陕西一直走在发展前列。放眼望去,信息化手段武装农业、互联网+农业让越来越多的陕西农民既靠天吃饭,又靠“云技术”增收,手机成为了陕西农民的“新农具”。

  一部手机搞定大棚种植

  依靠物联网设备,农民坐在家中用手机就可实时检测大棚中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数据,用手机完成给水浇灌、通风照明、降温加湿等农活,杨凌中来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中来说,2012年合作社盖起智能大棚后,生产效率大幅提高,用工成本降低了60%到70%,原来1个大棚需要2个人管理,现在2个人就能管理15个大棚。这其中的得力锐器就有智能手机。

  

手机实时监控大棚环境 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手机不仅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解放了劳动力,还能为新手农民提供科学指导。西安市阎良区国强瓜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邢国强介绍,他们2018年3月引进的智能系统包括“瓜脸识别”功能,拿着手机对甜瓜扫描,就能判断它几成熟、是否适合采摘,为瓜农增加了准确可靠的帮手,甜瓜也能买上好价钱。

  智能大棚内架设的传感器 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网红”农民卖水果

  如何让自己优质的洛川苹果端上消费者餐桌,延安市洛川县果农张永亮这些年想了不少办法:QQ群卖苹果、微信卖苹果、淘宝上开网店……去年12月,张永亮边玩抖音边卖苹果,“边种、边拍、边卖苹果”,让自己的粉丝看到苹果生产的全过程,一年四季保持和粉丝的互动。

  张永亮讲述新媒体营销经验 央广见习记者 王文爽

  果农张永亮只是众多陕西“网红”农民中的一员。他2012年开始经营淘宝店,最初1年卖几千公斤苹果,现在利用新媒体营销1年能销售十几万公斤洛川苹果。杨凌的王中来理事长也笑眯眯地说,他的合作社已经离不开手机,不仅是生产靠手机操控,销售也要靠手机新媒体做营销,天天手里拿着个手机,随时都知道大棚的瓜菜长势、网店苹果的量。

  

  农民接受“网红”电商相关培训 图片来自西部网

  手机对农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与手机应用相关的教学培训已进入陕西省职业农民培训的课程与考核范围中,农民用手机参加农技培训,学习农村电商、微信小程序、线上营销等知识,传习快手、抖音等短视频使用技巧。手机直播还搭建了农业科技知识的“云课堂”。拿起手机,农民们就能学习专家教授的种养植业技术,不懂之处还可以给专家留言互动。越来越多的农民享受手机当作“新农具”“新教具”带来的便利。

  手机+物联网改变农业农民

  2018年6月2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建设涉农公益服务平台,加大对农户信息技术应用培训。陕西省职业农民协会会长马新世表示,手机+物联网给农民带来了思想观念、生产方式、营销模式的很大改变。从生产阶段看,农民用手机APP可以远程控制、开展生产,遇到问题农技专家可以远程视频指导,对小麦、玉米、水稻和蔬菜果业病虫害的防治效率显著提高。从供销方面看,农户的手机应用与京东、阿里巴巴等电商平台的深度融合增强了从田间到餐桌的供应链效率,很多农民利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推销产品成为了“网红”,有的甚至在种植阶段就完成了预售,手机成了广大农民爱不释手的“新农具”,既靠天、也靠云成为新时代农民的新能耐。

  可用手机实时监测的温室智能大棚 图片来自网络

  伴随着5G、AI、VR等技术的发展和农业4.0时代的到来,手机这个“新农具”所展现、实现的功能会超出想象。手机作为“新农具”在农民眼前展现出多彩的大千世界,眼界、见识、胸怀的开阔、提升促使农民敢想敢干敢创新,手机成了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路上的一个好帮手,“新农具”“新教具”“新店面”也照亮了智慧农业的美好未来。

编辑: 刘昱

手机成了陕西农民的“新农具”

伴随着5G、AI、VR等技术的发展和农业4.0时代的到来,手机这个“新农具”所展现、实现的功能会超出想象。手机作为“新农具”在农民眼前展现出多彩的大千世界,眼界、见识、胸怀的开阔、提升促使农民敢想敢干敢创新,手机成了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路上的一个好帮手,“新农具”“新教具”“新店面”也照亮了智慧农业的美好未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