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家长焦虑让商家有机可乘,啥时家长和考生共同长大

2019-06-05 09:41:00来源:大秦之声

  央广网西安6月5日消息(记者黄立新 刘涛 见习记者朱琛)根据教育部最新公布的数据,2019年的全国高考报名人数突破千万,创下近9年报名人数新高。陕西省今年高考32.6万人报名,除去近5.5万名高职考生,有近27.1万名考生分布在全省108个考区、261个考点、9232个考场参加高考。即将跨入考场的学生背后是学校、家长、社会的牵挂、希冀目光。

  高考季中发“高考财”的商家瞄准了考生和家长“求保佑”“求高分”的心态,展开了一轮轮“狂轰滥炸”圈钱套利。

商家借家长舐犊之情疯狂吸金

  年年高考,社会上的志愿者团体、公益组织、爱心企业都会自发地在店铺、考点周边为考生提供免费送考车、应急文具、绿色通道等服务,为考生家长提供饮用水、纸巾、雨伞、防暑降温用品等,把细致入微的关心送到每位考生、家长身边。


西安雷锋车队服务考生物品 王志忠供图

  也有不少商家摒弃公益之心,抓住家长的焦虑心态,卖噱头、扎闹猛(凑热闹):一句“旗开得胜”带火了红旗袍,一句“一路绿灯”让绿旗袍预订火爆,不少考生妈妈上午着红下午着绿,图个好彩头;商家向学生售卖冠军牌、对勾牌“高考战服”“高考战鞋”说的是吉利话;几个核桃、维生素、鱼油、蛋白粉、钙片等花式组合的“补脑套餐”大卖热卖;临近考点的“高考房”租价临时翻番,还本着“七上八下”的原则,7层客房的收费更要高出一筹


某酒店推出的高考房图片来自网络

  文具、内衣、粽子,哪怕是氧气瓶,只要挂上“高考”这个“金字招牌”就能售价高企、热销快售。商家得手的背后是家长心理的焦虑、扭曲。

长砸下重金求个心安

  在一家药店,记者见到一位购买防瞌睡功能保健品的家长余女士。提到高考衍生的种种商品、服务,余女士深有感触,“穿旗袍算什么,我还给四川省的一个寺庙汇了666元,请高僧为女儿念经。”至于这些是否有效,余女士表示,“在学业上家长帮不上什么,只能在外部提供保障,能满足都满足、能做的都做好,图个心安吧。”


某药店热销的考生保健品套餐 大秦之声摄

  家长们倾尽所有,只求孩子能有一个良好的应试状态,这本是舐犊情深、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无孔不入、嗅觉灵敏的商家推波助澜,让家长、考生“乖乖地”把钞票往他们手里塞。一旦高考结束,谢师宴、毕业写真集、复读、旅游、学车、整容等“后高考推销”又接二连三、暗藏套路、陷阱的招数粉墨登场。

平静从容才是“灵丹妙药”

  家长、考生面对各种诱人的高考产品营销时,种种不理性的消费行为比比皆是。物欲、诱惑当前,家长的冷静、从容胜过所有旗袍、“七上八下”。让高考回归平常、让考生拥有平常心,是当下社会服务高考的价值取向。让考生有一张平静的考桌才是社会各界最应该努力的事情。


考生自信从容家长满怀期待 图片来自网络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分析,“今年高考升学率预计达90%,我国即将由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进入普及化阶段。目前社会心理要破除‘唯分数论’‘唯升学论’。为高考‘护航’的同时应当还高考以平常心,让考生考试无忧,让家长不再焦虑。”

  能改变命运的只有知识、求学心智。“热炒”高考经济使社会对待高等教育的态度产生扭曲,社会风气徒增焦虑、拜金。高考早已不再是“独木桥”“登天梯”“通天塔”。过度照拂、娇宠的“保驾”也会“好心办坏事”,哺育“巨婴”。让考生以平常心对待成功与失败,是考生、家长共同长大的标志。

编辑: 刘昱

家长焦虑让商家有机可乘,啥时家长和考生共同长大

商家对高考的炒作加剧了社会焦虑;社会各界对考生的过度照拂也可能“好心办坏事”,哺育“巨婴”。让高考回归平常、让考生拥有平常心,才是社会服务高考时最应该努力的事情。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