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西安12月8日消息(记者王佳爱)1981年5月,在陕西洋县重新发现全球仅存的7只野生朱鹮,秦岭成为朱鹮最后的“庇护所”,经过四十年保护恢复,朱鹮呈现种群兴旺态势。截至去年底,陕西朱鹮种群数量已从发现时的7只发展到5257只。

在构建人与朱鹮和谐共生方面,朱鹮的发现地洋县率先探索发展“朱鹮品牌”产业。为改善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引导鼓励当地群众围绕“朱鹮”这一品牌,发展绿色产业,比如种植绿色有机大米,建设以朱鹮为主题的观光休闲、生态体验场所等。目前,洋县累计认证有机或有机转换产品14.42万亩,注册“朱鹮”商标50多种、朱鹮相关图形及字号商标21件。

据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有机生产示范区的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县平均水平,年净增1500多元。2017年朱鹮生态有机产品区域品牌价值评估高达70.57亿元,洋县跻身全国农业区域品牌价值百强县。

截至2020年底,全县认证有机产品15大类81种14.29万亩,有机鱼、猪、禽、蛋等产品填补了陕西省有机养殖的空白;有机产业产值达到了11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五分之一以上。正在聚力实施“三个十”工程:在十四五期间建成10个有机产业示范镇、10个有机生产标杆示范基地、10条有机产品标杆示范加工生产线。得益于“有机”产业的打造,近年的洋县也涌现出一批农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

陕西鹮宝实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有机农产品培植、深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公司按照“公司+合作社”的运营模式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电子商务中心”的农业产业化开发模式和利益联结机制。在汉中.洋县纸坊办西岭村从事核桃深加工,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生产工艺,打造高端有机核桃油、菜籽油及其他有机农副产品,产品远销北京、西安、上海、广州、深圳等省市。

陕西双亚有机农业集团通过有机种植及产品研发,借助洋县优越的地理优势,在县政府各级领导的正确指导下,现拥有以洋县黑米、双亚香米、五彩米及黑米深加工产品黑米茶、黑米糊、黑米酵素等为主的6大类51种产品,其中“双亚香米”“周大黑黑米”均被评为“陕西省名牌产品”。双亚黑谷及双亚红谷品种通过了陕西省品种审定,成为洋县黑米、洋县红米的主要种植品种。公司申请专利26项,与陕西众多高校实现校企合作,在黑米深加工领域不断取得突破,提升了黑米附加值。

以洋县有机糯米为原材料的谢村黄酒始终坚持古法手工酿造,入选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保护名录;谢村黄酒糯米基地及部分谢村黄酒产品被国家认证中心认证为“有机产品”;“谢村桥牌”谢村黄酒通过了国家原产地产品保护。除了黄酒,陕西秦洋长生酒业有限公司还有“秦洋牌”白酒从1986年至今被评为“陕西省名牌”产品,被商务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

洋县康原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下设红薯种植和稻谷种植两个专业合作社,依托洋县优良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薯类资源优势,在洋县槐树关镇、龙亭镇、马畅镇建设有机红薯种植基地2070亩,稻米基地3285亩。拥有有机红薯淀粉、粉条生产线各1条,有机稻米生产线1条,年加工有机红薯1.2万吨,生产有机红薯粉条系列产品2000吨,加工有机稻米5000吨。公司与704户脱贫户签订了产业扶贫协议,为帮扶的脱贫户免费提供有机薯种12万公斤,稻谷种5850kg,有机肥150吨,先后被市、县政府评为“脱贫攻坚带动民星”和“脱贫攻坚帮扶先锋”。

目前,洋县正在围绕“打造全国有影响的科研团队、西北地区最大的有机工业集群、最大的黑色有机食品基地”三大目标,努力打造有机洋县,奋力实现有机产品向有机品牌、有机大县向有机强县、有机践行者向有机引领者转变。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编辑:周彤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