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扶贫政策你了解多少?听万荣86岁老太给咱细说道

2017-03-01 10:26:00来源:黄河新闻网

  杨秀英老人对随行者嘘寒问暖

  杨秀英老人看着挂历上的扶贫政策娓娓道来

  黄河新闻网运城频道讯(实习记者 杨瑞瑶) 2017年,脱贫攻坚的号角再次吹响,为响应这一政策,农村扶贫被提成脱贫攻坚的重点首要工作。农村扶贫是对贫困地区的经济增长和贫困人口的收入增长,即“开发式扶贫”,近几年一直在实施。

  扶贫政策到底包括哪些内容?相信很多人都答不上来,但在万荣县乌苏村有一位特别的老人,名叫杨秀英,对扶贫政策却是了如指掌、倒背如流。每当提起“杨秀英”的名字,全村的贫困村民都竖起大拇指。“她是全村的明星,不仅把儿子照顾的好,也经常给我们讲扶贫政策好”这也是乌苏村全体村民对她的高度评价。

  当翻开杨秀英家庭的“贫困档案”,我的内心泛起了波澜。今年86岁的杨秀英老人身体病弱,膝下育有三儿四女,丈夫前年去世,二儿子患有先天性聋哑,在这个集全了“老弱病残”的家庭,却时时刻刻对生活充满希望。带着一串问号,在万荣县扶贫办的带领下记者走进了乌苏村。

  窘迫下的家庭

  乌苏村东头一条狭窄的道路尽头就是杨秀英老人的家。远远就能看到一位身材佝偻,带着毡帽的老人,在门口站着。她身着掉了几颗扣子的暗红色棉外衣,用几个回形针固定住,脸上也布满了岁月的痕迹,但是仍抵不住她脸上灿烂的笑容。刚一走进她,杨秀英老人就紧握住我们的手并嘘寒问暖地一遍遍询问“冷不冷?饿不饿?”此时一股暖流荡漾在我的心间。

  走进杨秀英老人的家中,院中稀落地种了几棵果树,让原本不大的院子,显得更加荒凉。院子最右边的小角落里就是杨秀英老人的房间,掀开厚厚的门帘,引入眼帘的是破旧的生活用品和发黄的墙面,桌子上还放着前几天的残羹剩饭,黑白的电视机和陈旧的家具,无一不散发着“老古董”的气息,更能体现出生活的来之不易,更能体会到扶贫政策给他们带来的温暖。

  杨秀英老人这一辈子都在照顾聋哑儿子,提到这个儿子,老人握住的手开始微微颤抖,并向我道出了多年来的心声,“户口本上只有我这个残疾儿子,帮扶对象是他,我没有户口,但是我也心甘情愿。他一辈子没娶上媳妇,还是个残疾人,我这么大年纪说走就走,丢下他一个人,我真的有点放心不下,他一直都是我们村的扶贫对象。咱们现在的政策好,过年的时候还给我们发了油、点心、面、洗衣液,我也干不什么活了,但是现在有了保障,也对生活充满了希望。”说到这里,我看见老人的嘴角轻轻扬起了弧度。

  细说扶贫政策

  杨秀英老人坐在炕边上,褪去了毡帽,这时稀疏的银白色头发显得更加耀眼。“咱们扶贫政策有二十四项社会保障制度和十二条产业发展政策,每条我都记在心里,我怕老了忘了,每天都要默读一遍。”老人握住我的手,我在她布满血丝的眼睛里看到了坚定,但更让我震惊的是,杨秀英老人文化水平低,也不认识字,但是扶贫政策却是倒背如流,“咱们这二十四项社会保障制度中,其中的学前教育资助、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普通高中学费全免、中职教育学费全免、中职教育享受国家助学金补助,这些都是像我孙子他们相关的扶贫政策,咱们生病的相关扶贫政策就有9个,像免除新农合定点医院普通门诊挂号费、建立健康档案、新农合门诊慢性病特殊补偿、重大疾病补偿和大病保险报销等,因为我这个儿子是二级残疾,就有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的政策,我心里特别感激。”

  从去年到现在,扶贫资金送到家里已经有一万多,包括五保2900元、残疾人补贴600元、供暖补贴230元、产业扶贫1000元等,“现在家里也有3亩桃林,每年都给补助,生活保障好了,我老妈也开心”杨秀英的三儿子说。

  杨秀英眼中的扶贫政策

  当我问起老人她眼中的扶贫政策时,老人稍稍调整了状态,“现在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咱们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肯定是要先达到这个要求,现在好多贫困地区的居民可能因为条件、技术、扶持啊什么原因不能富起来,思想上也不会主动了,就等着扶贫,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咱们现在最重要的是要先实现自身的价值,才能脱离贫困,这才是咱们脱贫的根本,也是我眼中的扶贫。”

  老人的话说完了,但是我的采访还在继续。对杨秀英来说,扶贫政策更像冬日里的一碗暖汤,带给她温暖的同时也把这份温暖传递给别人,这碗暖汤不仅温暖她,更温暖了千千万万的贫困居民。杨秀英老人是个伟大的母亲,虽然已经身形佝偻,可是菊瓣似的笑容从老人满是皱纹的脸上绽放。我们理应让每一张笑脸笑得更灿烂,微笑荡漾在杨秀英老人的脸上,也映入我们内心深处。

编辑: 郑睿
关键词: 扶贫政策;杨秀英;乌苏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