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山西省“十四五”规划各专项规划系列解读新闻发布会的第四场发布会。主题是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专项规划。

  山西省教育厅:引育15位以上国家层面创新人才
  “1331工程”是省委、省政府贯彻国家“双一流”建设方案,促进山西高等教育振兴崛起的一项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部署。“1331工程”实施四年来,全省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高校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完善,大学和学科影响力持续攀升,为山西转型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到2023年底,全省高等教育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将实现新的跨越。“十四五”期间,计划1—2个学科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序列,新增8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实现工程领域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零的突破。引育15位以上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等国家层面创新人才,引进1500名左右高水平青年博士。新增1—2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实现对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全覆盖。力争国家部委以上创新平台总数达到20个。建设一批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在国家大学科技园或教育部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建设上实现新突破。重大科研项目承载能力大幅提高,重大原创技术研发水平大幅提升,获得国家部委以上优秀成果奖励15项左右,2—3项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产出一批有效解决山西转型发展关键问题的成果。
  山西省卫健委:力争攻克一批高精尖技术、共性关键问题
  “136”兴医工程是省委、省政府聚焦科教兴晋、人才强省和健康山西建设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下一阶段卫生健康系统落实创新生态规划的重要抓手。在工程实施中,省卫生健康委积极推进医教研深度融合、一体发展,在高水平学科、高水平人才、高水平成果等方面重点突破,各项目医院在临床、科研、装备、成果转化等方面能力快速提升。
  “十四五”期间,将持续深入推进“136”兴医工程。以“一流学科、一流人才、一流成果”为标准,全力打造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一流医院和领军专科,以点带面,整体提高全省医疗水平。依托工程带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发挥工程的辐射引领作用和品牌化优势,深化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强化体系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通过3—5年的努力,建成一批高水平的临床诊疗中心、高层次的人才培养基地和高水准的科研创新与转化平台。提倡医工结合、医理结合、资源共享,在健康大数据、智慧医疗、肿瘤早诊早治、心脑血管相关疾病、重大传染性疾病溯源等方面,加强医疗机构、医学院校和知名企事业单位的互联。分层挖掘约100名医学科技人才、培养约30个医学创新团队、建设约30个医学重点实验室、开展200项左右重大临床科研项目,力争升级迭代,产出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实用型成果。
  山西省科技厅:实现三个“零”的突破
  国家实验室体系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按照“十四五规划”,我省正在构建定位清晰、布局合理、梯次衔接、开放共享、富有活力的实验室体系。统筹布局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煤炭绿色低碳清洁利用、杂粮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等实验室建设,启动引力波探测大科学装置项目,全力支持在太原建设E级超算中心。力争“十四五”期间在我省实现国家实验室、国家大科学装置和国家超算中心三个“零”的突破。
  更加聚焦国家战略需要和我省产业发展需求,对我省现有的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提质增效,进一步优化科研条件、集聚一流人才团队,推进综合水平提升。在煤基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动态测试技术、有机旱作农业等领域发力,打造一流科研平台,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再新建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聚焦我省新兴前沿交叉领域和特色优势领域,建设山西省实验室,支撑转型发展的原始创新,建设山西科技创新体系的高水平引领阵地。计划“十四五”期间建设一批山西省实验室。截至目前,已在新兴产业及先进制造等领域开始布局,第一实验室、山西省黄河实验室等10个省实验室已立项建设。按照“四个一批”的总体思路,全面开展省重点实验室优化调整,对多年无重大创新成果、老化僵化的省重点实验室撤销一批,对研究方向相近或者相似的省重点实验室整合归并一批,对运行管理不规范的省重点实验室黄牌警告一批,围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新建一批。
  4月30日,省科技厅对11个省重点实验室摘牌,对18个省重点实验室黄牌警告,将3个省重点实验室整合归并为一个。下一步,将持续推进省重点实验室优化调整,为打造一流创新生态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山西晚报记者 郭卫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