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山西财大学子演绎《立秋》 十载接力传承晋商精神

2017-10-12 13:55:00来源:山西晚报

  

  

  

  财大学生版《立秋》剧照

  从2004年到2017年,话剧《立秋》走过了14个年头,这是山西舞台艺术的经典之作,也是山西晋商精神的代表力作。经过14年的努力,这部话剧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但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山西财经大学,也有一帮热爱话剧、热爱《立秋》的大学生,他们从2008年开始,在校园内移植了这部经典巨作,从剧中主演到配角,再到灯光和道具师,全部由在校学生担任。春华秋实,寒来暑往,就在这10年的历程里,财大学子以传承的方式,将《立秋》传了下来,每年开学之际,学子们走上舞台,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向来自天南海北的新生介绍山西,也以此最为温暖的场景弘扬着晋商精神。

  1.开排,只为传播晋商精神

  “我是学法律的”“我学会计”“我学新闻”……在财大的《立秋》舞台上,没有一个真正学过表演的。很难想象,一个非艺术类院校的大学生们,能如此热爱演戏,并且坚持十年。而一件事情能坚持十年,对于这帮学生们来说,是一届又一届的学子们继往开来,将经典传承。

  国庆前夕,学生版《立秋》又一次在财大活动中心上演,虽说是给大一新生演出的,可还是有不少高年级的学生以及教职工慕名前来欣赏,“看场《立秋》,这是财大人的传统,但看一场怎么够?”不少观众都跟记者说了同样的话,足以见学生版《立秋》在校园里的吸引力。

  在记者身边坐着一位名叫朱沫函的大四学生,他在大一时就进入了该校学生会《立秋》剧组,从最开始的“音响师”,干到了剧中的小伙计,这一路走来,对《立秋》充满了感情。那一天,是朱沫函自大一新生晚会后,第一次坐在台下当观众,好好地看了整部剧。“对于这部剧,我特别有感情。我从剧中认识了山西,了解了晋商,了解了大院,我特别庆幸自己能坚持下来,这是我一辈子的财富。”朱沫函来自内蒙古,他爱上《立秋》,也就是从新生晚会那一刻起,“没来财大之前,我不了解山西,但是看了这部话剧之后,我认识到了晋商的伟大,认识到了晋商文化的博大精深,尤其是进入剧组之后,这样的感觉更为强烈。”

  这就是财大学生为何要把学生版《立秋》作为品牌,推广和传承的理由。作为我省财经类的高等院校,要让学生们以晋商为榜样,在晋商这块沃土上,重拾晋商精神。这样的开学第一课,十年未变,越发彰显了其弥足珍贵的意味。

  2.表演,他们是认真的

  虽说学生版《立秋》已演了十年之久,但很多人对这样的演出有着相同的顾虑:非科班演员,肯定不专业。带着这样的说法,记者在演出前先去了后台。当时,“马洪瀚”正在默戏,“老太太”正在梳妆打扮,丫鬟小厮们正在楼道里练习各种肢体动作;剧组的执行导演,正在紧张地嘱咐灯光和道具师注意事项……他们筹备的样子,一点也不业余,而他们认真的样子会让人觉得很专业。

  其实,早在十年前,财大的学生们要排《立秋》可是下了功夫的。他们不仅联系了省话的专业演员、导演王凤海来执导,很多道具还是按照剧组的标准和要求制作的,搬上舞台时与原版相比一点也不逊色。

  新闻专业的韩晨帅,今年读大三,他可是“老演员”了,此次上台就是为了带新人。“我们剧组实行老带新,大三带大二的,十年来就是这样的传统,一直没有断层。”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听起来业余的剧组一点也不业余,他们会利用每年的暑假训练新演员,并且让新一轮的主演们去排戏,“培训分两期,7月初一场,8月底一场,每次培训都是20天左右,剧组不少成员都来自省外,但是为了《立秋》,没有一个掉队的。”

  从晋商知识普及,到剧本分享、人物性格解读,再到释放天性的表演,学生们自成体系,用自己非科班的训练方法,变成了剧中最好的角色。“除了演员,我们还负责培训灯光师、调音师、道具师,只要你对艺术感兴趣,只要你不怕吃苦,都可以加入我们。”韩晨帅表示,在十年的发展过程中,《立秋》剧组的学生们独当一面,成为台前幕后的各种小能手,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学生版《立秋》。不仅成为财大学子的精神支柱,甚至还参加了扶贫、慰问演出等活动,完美地进行了一场又一场的演出。

  据了解,学生版话剧《立秋》曾荣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优秀奖、全国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艺术表演类”二等奖、山西省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2017年,该剧还在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联秘书处举办的第二届中华学子青春国学荟“六个100”优秀国学项目中被评为全国100个优秀国学教育文艺作品。

  3.期待与真正的剧中演员同台演出

  都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在记者采访中,学生版《立秋》中的不少剧中演员都有着同一个愿望,“希望省话演出《立秋》的老师们能来看我们演出,能同台演出最好了。”他们希望在10年这个特殊的时间段里,能跟真正的“剧中人”亲密接触。

  “今年暑假,我知道省话的董怀玉(省话版《立秋》中饰演马洪瀚)老师在省图书馆办讲座,专门去听了。当时我就跟董老师说,希望他能参加我们十周年的庆祝活动。”学生版《立秋》中“马洪瀚”的扮演者、来自运城的丁颖激动地诉说着自己的心愿。能看得出来,他是真心想跟董怀玉老师学习,也想和自己的小伙伴们在老师面前演一场,得到肯定和鼓励。

  冲着学生们的这份心愿,记者在看演出时,拍了一段小视频传给了董怀玉老师,并且传达了小“马洪瀚”的心意。那时,董老师刚刚结束在南京的演出返回太原,老先生顾不得舟车劳顿,仔细打问了学生版《立秋》的情况,并且郑重地说了一句话,“如果时间允许,我一定参加。”这句话记者没有告诉丁颖,因为这份惊喜,想必只有“意外”,才能刻骨铭心吧。

  国庆前的迎新演出结束后,信息管理学院的新生、来自安徽的柴文清激动地走到了舞台上,“这是一份沉甸甸的开学礼物,我是第一次认识了晋商这种勤奋敬业传承不息的宝贵精神。感谢学校送给我们的开学第一课,让我认识了山西,爱上了太原。”

  希望在接下来的演出中他们的心愿能够实现;希望财大学生版《立秋》还会迎来下一个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记者 孙轶琼)

编辑: 郑皓月
关键词: 立秋;山西财大;学子

山西财大学子演绎《立秋》 十载接力传承晋商精神

从2004年到2017年,话剧《立秋》走过了14个年头,这是山西舞台艺术的经典之作,也是山西晋商精神的代表力作。经过14年的努力,这部话剧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但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山西财经大学,也有一帮热爱话剧、热爱《立秋》的大学生,他们从2008年开始,在校园内移植了这部经典巨作,从剧中主演到配角,再到灯光和道具师,全部由在校学生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