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长治4月26日消息 春耕如诗,大地如画。

近日,李艳兵装配好旋耕机,驾驶着自己新购置的雷沃牌大马力拖拉机,来到村民李建兵家的耕地。伴随着阵阵马达声,犁铧翻开沉睡一冬的泥土,种子播入蕴涵希冀的田垄。

今年57岁的李艳兵是武乡县分水岭乡玉品村小有名气的能人,瓦工、木工、焊工、机械维修样样精通,地里的农活更是不在话下。多年来除耕种自家的19.2亩耕地外,李艳兵的主要精力用在了打临工上,东家建房、西家盖屋,凭着自己精湛的手艺,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18年因操作机器失误而导致左手残疾,无奈之下,李艳兵放弃了多年来自己赖以养家糊口的手艺,一门心思扑在了种地上。

“当时想,只要自己肯下功夫,种地收入也一定不会差。”李艳兵说,四年时间里,他陆陆续续购置了拖拉机、旋耕机、播种机、薄膜铺设机、联合收割机、打谷机等农机设备,“许多农民不愿意种地,是因为不懂得利用农业机械等先进技术设备。”

“一开始是零散地为农户提供些旋耕、播种、收割等有偿服务。”李艳兵说,在国家各项优惠政策的鼓励下,2021年,他联合其他6户村民成立了武乡县艳玉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始接受村民农业生产托管,“去年共接受农业生产托管土地950亩,合作社纯收入突破了10万元。”

“农业生产托管太好了!”今年67岁的村民李保明说,2021年他家的12.6亩耕地全部托管给了艳玉合作社,收获玉米4万多斤,除去种籽、化肥、农药和2230元的托管费用,纯收入近4万元。“和去年相比,收入增加了不少。”

2022年,武乡县通过政府主导、主体参与的方式,鼓励支持农业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实施农业生产托管。艳玉专业合作社接受托管面积达到了1970亩,“农业生产托管让我种地的信心更足了。”谈及今年种地收入时,李艳兵信心满满。

“注意坡度,太高了不行。同时要保证2.2米的种植带,玉米和大豆的间隔不少于60厘米……”在耕作现场,记者见到了艳玉专业合作社“90后”社员李东东,他正在驾驶着拖拉机旋耕土地,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做着准备。

“种一亩玉米,最少可收入1000元,再套种豆子,还可多收一季大豆,只要大家算清了账,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推广就不再是难事。”玉品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峰说。

入春以来,分水岭乡围绕春季农业生产的需求,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乡村农户、田间地头,面向农业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等主体,重点开展深松整地、起垄覆膜、垄沟种植等机械化旱作技术推广和指导服务,推进机艺融合,提升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目标。

“国家给予一定补贴,省、市、县积极配套相关项目资金和政策支持,大力提倡农业生产托管,做到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确保耕地面积不减、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分水岭乡党委书记李山红说,2022年分水岭乡签约农业生产托管土地5700亩,目前土地已全部平整完成,准备播种。(赵海鹏)

编辑:任重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