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的快乐与恐慌
思的快乐与恐慌
中广网
  

 

     中广网北京7月2日消息 生前鲜为人知,死后声名广播的王小波为何在畅销书排行里居高不下?自然有些人冲着他后起的声名去拜读,以附庸上风雅的意味。也自然有人是被他自由、调侃的文字吸引,被文字背后的思想吸引。

  《思维的乐趣》有它耐读之处。因为讲的不是乐趣,而更多是时代与政治环境带来的思维的恐慌与孤独。茨威格的《象棋》还没有把孤独写得尽意。插队年代里“痛苦的顶点,不是被拘押在旅馆里没有书看、没有合格的谈话伙伴,而是被放在外面,感到天地之间同样寂寞,面对和你一样痛苦的同伴。”这种反思的境界,正是王小波的力度所在。在那个年代里,思是件充满恐慌与致命孤独的事。要么是不能跳出桎梏思考,要么是走出来,却看不到可以对话的伟大心灵,空荡荡的,被孤独淹没。

  再看我们现今的时代,幸甚至哉,能与许多伟大的作品对话,享受阅读带来的吸取的快乐。然而,能够说不寂寞吗?谁敢说思想真正脱离了桎梏?又有谁在芸芸众生的沉浮里找到了思想的归属?

    
来源:广州日报    责编: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