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民生靠改革,改革为民生

2018-03-06 14:12:00来源:南方都市报
  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大会报告过去五年政府工作及今年的工作方向。
  “您有红包待查收”,这可能是公众手机昨日最频繁收到的资讯推送标题,“政府工作报告送出20个红包”“读懂政府工作报告的50个亮点”,诸如此类流行语态颇值得思考。媒体平台对政府工作报告的第一时间梳理,意在帮助社会各界获知和理解报告所传递出的核心信息。“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移动网络流量资费年内至少降低30%”,“清理群众和企业办事的各类证明,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一律取消”……相较于宏观的各类经济建设和民生项目投入总体数据,能切切实实落在普通社会成员头上的具体政策调整显然更吸引眼球。
  具体真切的改革获得感,是社会成员对社会发展信心持续抱有信心和期待的源泉。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宏观的经济投入以及政策扶持对具体行业、领域的影响无法量化,政府工作报告对过去五年的经济建设成果的梳理汇总,便已经在明示各项社会进展与国家进步。
  一份政府工作报告,窥见一届政府的进取心;一份工作报告,说尽未来五年的曼妙前景与美好期待。“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执政党对社会的庄严承诺,需要具体可量化的施政承诺和周期性工作报告来画出完整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在一系列政府送出和已经承诺的民生“红包”背后都蕴含着系统而庞杂的公共政策调整、国家治理能力与格局的现代化转型命题,可以说民生依靠继续改革支撑,也只有纵深改革才能让民生红包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在近两万字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各项宏观改革和微观政策调整以直观的数据呈现方式短时间内深入人心,与之相关联的诸项改革举措仍然需要社会各层面的合力推动,为之鼓与呼。
  为企业“松绑”、为群众“解绊”、为市场“腾位”,关于过去五年来全国上下进行的简政放权改革,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本次报告中措辞依然决绝而强烈,“清理群众和企业办事的各类证明,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一律取消”,“奇葩证明”已经备受诟病,总理为此数度点名炮轰。此次政府工作报告基于简政放权改革的背景重提“奇葩证明”,首先要看到其中“一律取消”的态度。“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一律取消”,这本身是《行政许可法》的立法基础,于公权力而言,“法无授权即禁止”便是在为权力划出明确而坚决的边界线,同时也是为公民权利和社会权利建起避免伤害的防火墙。要让大批公章“退休”绝非易事,其中牵扯到的利益和因利益诱发的阻力,考验改革的决心和斗志。
  改革力度有多大,民生红包就有多大,改革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了公众身在其中的获得感和共识度。养老、医疗和住房,教育、出行和环境,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所以亟须通过深化改革凝聚共识,要不断有民生红包惠及众人,就必须有不断的改革言出必行、行必有果。
  民众关切、利益所系,是全国“两会”成为国家公共生活一大盛事的最根本原因。从报告里读出点什么,诸行业有各自的解读视角,从宏大叙事到普通人的微观生活,读出希望,读到盼头,读懂自己下一步奋斗和努力的目标和动力所在。政府工作报告要有能力成为社会各界不断凝聚共识的纽带,这是国家治理层面转向全面现代化的基础。“恭喜发财,红包拿来”是传统中国人对于财富与发展的最直接表达,祝福国家经济持续发展、改革继续且深入掘进。惟有国家进步与社会发展,国民才能不断收获基本福利和民生红包!
编辑: 林馥榆

民生靠改革,改革为民生

改革力度有多大,民生红包就有多大,改革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了公众身在其中的获得感和共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