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公共服务可以带点“暖男气质”

2018-02-28 21:00:00来源:南方都市报
  2016年7月,苏州市民马某在离家不远的一所大学的操场上跑步时,被正在旁边踢球的朱某撞到了左腹部,导致脾破裂,经司法鉴定,构成八级残疾。马某为此起诉朱某与学校。近日,苏州市虎丘区人民法院作出判决,判处撞人者朱某担责六成,赔偿17万余元;学校担责两成,赔偿近6万元。消息一出,立即在网络上引发争议,很多网友为学校叫屈。(2月27日《现代快报》)
  网友的反应能够理解。在社会转型期,最应该担心的不是没有人做好事,而是做好事得不到好报。网友也是在担心,让学校承担赔偿责任,如同“扶不起”一样,很有可能产生“寒蝉效应”,造成学校关上大门,不再善意地开放操场。
  这种担心并非杞人忧天。据了解,在一些地方,有学校本来已开放操场,但由于“麻烦”不断,又将操场紧闭。出现这样的局面,显然是人们不想看到的。且不说这只是极端小概率事件,完全没有必要“一朝被蛇咬,十朝怕草绳”,退一步讲,这种事情也并非不可预防。
  确实,在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并非不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这一事件中,事发场地并非专门的足球场,并不适合用作踢球,如果当事大学能在醒目之处设置警示标志及警示用语,对踢球者的不当行为及时纠正及制止,或许就能避免事故的发生。
  这一事件真正纠结人心的地方在于,善意与责任到底是什么关系。如果这是一块经营性场地,受伤的市民是买票进场的,人们应该能够接受大学承担一定的责任。而现在受伤市民是免费进入操场跑步的,则给人们带来了不太美好的道德想象。
  任何一种善意都值得肯定,公共服务也是如此。只是,善意与责任并不矛盾。特别是对公共服务来说,不能因为免费而回避自身的责任。所谓“把好事办好”,一方面是讲在态度上,应该鼓励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另一方面是讲在过程中,应该尽最大的努力,让好事沿着好的轨道前行,而不是把好事办砸了,或者出现一些意外带来一些伤害。
  这里,公共服务不妨学习一下“暖男”。按照一般的定义,真正的“暖男”不仅有一颗爱心善心,而且总是以最恰当的方式释放自己的爱意善意,不会给别人带来难堪,不会给别人带来伤害。如果公共部门都能以“暖男”标准来要求自己,在释放善意时更加注意方式,承担更多责任,就能避免很多意外的发生,这种善意更加温暖人心。善意叠加责任,才是避免麻烦的最好方式。而“关闭操场躲麻烦”的做法,与舆论一直批评的“不做事不惹事”的不作为心态,又有什么本质区别?
  事发学校有老师透露,“学校并不会就此关闭操场”。这种态度显然是值得称道的。有律师认为,由于实际侵权人并不是学校本身,在一定情况下,学校承担责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现在,为好人撑腰已经成为共识,体现在公共服务中,应该坚定地存好心、释善意。做好事从来就不是也不应该是一件高风险事,承担起应该承担的责任根本就不会有什么麻烦。有什么样的道德想象就有什么样的道德现实,强调责任与善意同行,并不是打压善意,而是为了更好地释放善意,公共服务可以带点“暖男气质”。
编辑: 林馥榆

公共服务可以带点“暖男气质”

任何一种善意都值得肯定,公共服务也是如此。只是,善意与责任并不矛盾。特别是对公共服务来说,不能因为免费而回避自身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