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11月23日消息(记者周洪)2020年庚子春节,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武汉面临危急形势。关键时刻,来自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临危受命、紧急集结,背起行囊驰援武汉,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宝山医院(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医学科副主任施巍就是其中一员。

百年初心奋斗者施巍(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当武汉告急“集结号”吹响时,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医生,他第一时间挺身而出。出发前,他给自己的好朋友发了这么一条微信:“姜哥,此去,遥遥无期,若无归期,请照顾好我的父母、妻儿。”

刚到金银潭,施巍就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一天早上,为拯救一位命悬一线的患者,需要进行紧急的深静脉穿刺,以达到有效的给药和治疗。“当时隔着眼镜、眼罩、面屏,眼前一片模糊。但凭借我当年的穿刺经验,一针见血,穿刺成功。正准备缝合之时,患者突发烦躁,瞬间挣脱了管子,鲜血直往外流,我立刻用纱布去按压,这是我第一次接触重症患者的血液。”即使是在巨大感染风险的面前,施巍来不及思考,为抢救生命,马上开展第二次的穿刺,在身后两位护士的辅助下,又一次穿刺成功。

施巍坦言,回头想想有些后怕,如果有“万一”怎么办?但一想到病重的患者能治疗,就觉得一切都值得。在这险恶的环境中,他完成了上海医疗队首例临床医生深静脉置管,为患者建立了生命通道,为用药和预后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抗疫期间,临危受命,施巍担任前线临时党支部支部书记,带领党员同志们冲锋在战役最前沿,发挥党员先锋带头作用,不怕苦不怕累,脏活累活抢着干。并时刻关心身边每一位同事,创造了数个全队领先,让宝山医疗队成为第一个全体群众均在前线成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医疗队,并火线入党4人……在金银潭医院重症三楼的战疫岗位上,他始终冲在第一线,主动去承担最危险和最繁重的工作,时时刻刻践行着刚到武汉时的承诺:不忘初心,不辱使命,圆满地完成了援鄂医疗任务。

作为一名老急诊,施巍在日常工作中碰到太多令人难忘的事情,但不管遇到什么样的事情,首先体现的就是一名医生的执业操守——救死扶伤。

某日,医院ICU科转入一位患者,年轻女性,34岁,和友人饮酒和吃海鲜后出现剧烈腹痛。考虑急性重症胰腺炎,病情进行性加重,有可能要开腹减压手术治疗,即便在全国最好的医院救治难度亦很大。患者父亲大哭了起来,并要向施主任下跪:“求求医生救救她吧!”施巍立即扶牢患者父亲的手:“起来、起来,医生会想办法的,会想办法的。”

施巍每天都在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血液检查及心电监护报告,认真调整患者治疗方案。患者症状及所有指标都在慢慢好转,施巍皱着的眉头总算松了下来。可是治疗半月后,有一天晚上,患者腹痛突然加剧,且比刚开始还要严重,看着患者满脸豆大如雨的汗珠,且痛的连翻身的力气都没有。妇科会诊后考虑患者病情较重,手术风险极大,暂时建议保守输血治疗,必要时专科医院进一步治疗。像这种重症胰腺炎合并黄体破裂出血的情况,临床十分罕见,救治难度又增加了。

施巍的眉头又皱了起来:“赶紧输血,不能功亏一篑,专科医院对于她的复杂病情,也没有太好的办法,而且像她现在的身体情况转院风险太大。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先让我们去去承担这个责任吧,出了事我负责。”后来,有其他同事问施巍,其实这个年轻患者当时转过来,风险很高啊,且万一患者出现问题,家属不知道会不会闹啊。施巍说:“我觉得,如果每个医生都想着明哲保身,怕出事情,没有任何担当,对不起医者的称号。”

施巍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宝山医院急诊科工作,期间也搬过两次家,好几个朋友问他,人家搬家都是往好的地方、市区搬,你为什么搬来搬去都一直住在医院附近?他说:“我是干急诊的,急诊科忙、病种复杂和突发事情较多,并且我们科里几乎承载了医院的所有危重病人,随时可能碰到抢救病人。因为抢救时间往往就在几分钟到十几分钟,如果住得远的话,好多病人就错过了抢救的黄金时间。平时吃好晚饭散个步就到医院了,随时随地能把自己的重病人再看一遍,心里踏实,还是住得离医院近一点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