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演变,常常赋予一个词语全新的含义。

  流量,曾经是物理学者口中的专业名词。进入信息社会后,它成为互联网公司最在意的指标,即网站、客户端点击量。而在当下的上海,“流量”开始被城市管理者们高度关注,并上升为城市赢得未来发展的关键变量。

  流量为王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都强调要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服务型经济、开放型经济、总部型经济、流量型经济。其中,流量型经济的提法,备受瞩目。

  在互联网行业,有这样一个公式:用户=流量=金钱。实际上,城市亦有相通之处。

  一群人在一地集中居住,也就有了城。回望历史,上海以其通江达海的地理位置,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吸引各类要素资源,特别是国际化要素,在此集聚、交换、循环流动。

  在流量推动下,上海经济总量已位居全球城市第六位。每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及的集装箱吞吐量、金融市场成交量,代表了上海经济发展的成就,亦展示着“流量”的规模和价值。

  上海要继续推进“五个中心”建设等国家战略,仍然要靠“流量”。因为,人流,即人才的汇聚,对科创中心及另外四个中心意义深远;而资金流、客流、物流的往来,则与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及航运中心关联甚大;至于信息流,则是“五个中心”共同的重要基础。

  流量作为一种变量,影响着经济增量、存量和含金量。越来越多的城市认识到流量的重要性,从“抢人”大战到建设“中心”“高地”的浪潮,挑战着上海这样的“流量大户”。但上海的挑战,还不止于此。

  新冠肺炎疫情的到来,让一度满负荷运转的机场客流锐减,餐厅、酒店、商场也大受影响。传统流量在减少,线上流量却在增加,人们越来越偏爱线上消费、远程培训、在线娱乐,并形成了新的生活习惯。

  流量的此消彼长提醒着我们,进入数字经济新时代之后,新的“流量之争”已经开始。而上海传统的禀赋,如地理位置,对线上流量并不具备天然优势。要续写“流量为王”的发展传奇,上海必须在线上“新赛道”迅速行动,奋力奔跑。

  “发展流量型经济,关键是平台,要加快打造传统线下流量平台和新型线上流量平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线下流量平台和线上流量平台被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功能为要

  经济社会是一个动态循环系统。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就在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置身于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上海应该对“流量”有更深远的思考。

  上海作为开放前沿,传统长项在联通国际。在国内大循环里,上海没有“多省通衢”的方位优势,唯有找准定位、增强功能、创造价值,才能巩固对内对外开放两个扇面枢纽地位。

  在十一届市委十次全会提出,对于国内大循环,上海要在“畅通”上做文章,“在要素配置中占据关键环节,在供需对接中锻造关键链条,在内需体系中打造关键支撑,助力国内经济循环更加畅通”。

  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上海要架设桥梁和通道,把国内国际双循环能量交换的文章做足,“构建要素链接、产能链接、市场链接、规则链接,形成独具优势的战略通道,助力我国经济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这些论述在上海“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得以强化。显然,不论是“畅通”堵点,还是架设“桥梁”,都体现了城市的功能,并成为城市竞争力的体现:越是能解决高端要素关注的“痛点”问题,越是不可替代,就越是能让流量“趋之若鹜”,让各类要素“用脚投票”。

  规划纲要指出了今后五年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都必须坚持和把握的政策导向,而强化城市功能内核,位列其中。

  行动为先

  个体的选择看似随机,但汇聚在一起就成为趋势性的流动。流量的变化,深刻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和竞争格局。

  上海“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发展传统线下流量和新型线上流量并重的流量型经济,促进资金、人才、技术、信息、数据等要素资源高频流动、高效配置、高能增值。”

  高频流动、高效配置、高能增值,一语中的。

  推动要素资源高频流动,核心是打通堵点、减少阻碍。

  从软环境看,要打破观念的束缚、政策的阻碍,着手建立高水平开放的政策和制度体系。人们看到,临港新片区提出要实现投资自由、贸易自由、资金自由、运输自由、人员从业自由、数据跨境流动安全有序。这就是促进要素自由流动的重大制度创新。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中欧全面投资协议》签署后,要素流动将更加便利,上海更要先行一步,主动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

  从硬件看,支撑要素顺畅流动的基础设施应该抓紧落地。规划纲要已明确,上海要超前布局5G等新型基础设施,还要建设面向未来的现代化基础设施,打造一体化交通网络体系,提高道路通行效率等……这些,都是题中应有之意。

  推动要素资源高效配置和高能增值,核心是强功能,目的是导流和引流。

  如何导流引流,是城区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问题。越来越多的人认同,要吸引流量,就要提升自身城市服务辐射能级,打造更多的创新高地、功能高地。对政府部门来说,要提供更高层次的“店小二”服务,打造一流的治理水平和综合环境。在此基础上,再叠加长三角城市群的综合优势,我们就有更大把握赢得资金、数据、技术、人才等要素的青睐。

  在众多要素中,人才是第一资源。高素质人才的集聚,可以带来资本的集聚、信息的交汇和文化的交流,不仅关乎产业发展,也影响着城市的活力和兴衰。因此,持续吸引高端人才是上海的必选项。

  数据就是未来。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已成为新经济离不开的“新型石油”。上海拥有超大城市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也拥有海量数据优势。对这座城市应该做的,就是练就掌握数据、运营数据的超强能力。

  人才汇聚,坐拥数据,流量倍增,前方高能!我们有理由相信,付出不一般的努力,“顶流之城”一定能续写新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