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1月23日消息(记者吴善阳 通讯员屈琳琳)鼠年春节来临之前,在西藏亚东、云南昭通和德宏、四川开江、安徽寿县,上海海洋大学对各地的技术帮扶脱贫工作已经紧锣密鼓的展开,学校或召开专项会议确定方案,或直接奔赴多地进行技术指导或推进工作,依托一流学科的技术帮扶带动产业发展正在各地扎实推进。一年之计在于春,伴随着即将敲响的新年钟声,上海海洋大学的科技工作者们将在新的一年的脱贫攻坚大决战中谱出时代的强音。

  亚东鲑进入三倍体研发攻关的扶贫3.0阶段

  2020年的第一个工作日,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会议室一早就坐满了各色专家。就在2019年底,学校收到西藏亚东《关于亚东鲑鱼2020年技术合作意向前期沟通的函》,就亚东鲑三倍体研制等一系列问题请求学校的技术支援。此次会议,就专门着眼这些技术问题的解决。经过热烈的讨论,会议就2020年亚东鲑技术合作工作达成一致。在关键的脱贫攻坚年,海大专家将围绕亚东鲑鱼,做好“种子工程”,完成三倍体的研究,并开展营养需求研究,争取用国产饲料代替现有的进口饲料,将饲料成本降低三至五成,并建立高度灵敏的病原检测技术和病害防控措施。

  2015年以来,王成辉教授领衔的团队在亚东完成了亚东鲑鱼人工繁育的技术攻关。2019年亚东鲑鱼人工繁育共获受精卵1181 万粒,受精率达95%。2019 年 4 月孵出鱼苗748 万尾,孵化率达66.7%,这对于孵化期长达120 天的亚东鲑鱼类来说,是2015 年以来最高的孵化率,表明亚东鲑鱼的人工繁育工作在不断提升、技术在不断完善。同时,苗种培育技术再获新进展。2019年亚东鲑鱼苗种培育技术取得较好进展,成活率达到近年最好水平,当前成活的大规格鱼种约400万尾,数量较大。

  在不到2年时间里,通过整治利用河沟边坡,在“不占耕地、绿地、林地”的情况下,亚东建设了1个繁育基地和4个苗种培育基地,包括18个育苗池、45个商品鱼,养殖池总面积约27391平方米,组建了4个亚东鲑鱼产业合作社,亚东鲑鱼产业园也已建成,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亚东鲑鱼扶贫项目完成2.0阶段建设。

  2020年1月6日,学校对亚东政府专函回复,就亚东鲑鱼项目3.0版本的建设和部署进行介绍。回函表示,学校高度肯定自2002年以来双方就亚东鲑鱼开展的产学研合作在助力亚东县脱贫攻坚中所取得的巨大成绩,为进一步强化亚东鲑鱼在亚东县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学校愿意根据《亚东鲑鱼规模化人工繁育与苗种培育技术开发合作协议》精神,助力贵单位开展三倍体亚东鲑技术研发,提高亚东鲑鱼产业发展质量。

  学校根据当前亚东鲑产业发展关键技术问题组建产学研联合攻关团队,王成辉教授继续开展亚东鲑规模化人工繁育,着力开展亚东鲑全产业链整合技术研究;邹曙明教授负责三倍体亚东鲑技术研发;冷向军教授负责亚东鲑高效饲料研发;邹钧教授负责亚东鲑病害防控技术研发;陆颖教授负责亚东鲑全基因组学与遗传育种新技术研发。2020年4月学校将派代表团专程前往亚东对接具体事宜。

  要在最贫困的县养出最优质的大闸蟹

  在云南,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云南脱贫看昭通,昭通脱贫看镇雄。2020年,上海海洋大学昭通技术支持重点聚焦在镇雄。镇雄位处云贵高原北部斜坡地带,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全县无坝区,只有半山区、山区和高寒山区。这样的地理特点对脱贫攻坚造成了“天然的屏障”。

  2018年上海海洋大学首次在昭通市昭阳区对口扶贫养殖河蟹120亩获得成功,为昭通科技扶贫做了成功示范。2019年昭通市昭阳区和鲁甸县河蟹养殖面积达1500亩,上海海洋大学扶贫团队定期去昭通市进行技术指导并开展技术培训。平时通过微信、电话进行技术指导。10月河蟹上市后,经济效益显著。

  结合在昭通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2020年,昭通市河蟹养殖面积将达5000亩,同时将在镇雄开展河蟹养殖。2020年1月9日-11日,上海海洋大学专程派专家团队到昭通镇雄开展培训和技术指导。在河蟹生态养殖新技术培训会上,马旭洲从饲料投喂、水草管护、水质调控、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详细讲解大闸蟹养殖技术;刘至志、张文博分别从基地规划、运营情况及预期目标等方面开展培训。

  虽然1月初培训时张文博摔了满身的泥,但多年行走在技术扶贫一线的他仍然对对于镇雄的养殖很有信心。他说:“镇雄的水好,这里养出来的蟹口感非常好,只要管理得当,这里的蟹品质一定是非常高的。虽然这里几乎是最贫困的地方,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相信一定能在这里养出最贵的高品质大闸蟹。让老百姓通过河蟹养殖摆脱贫困。”

  鼠年的正月十五之前,马旭洲他们要再去一次镇雄。镇雄县母享镇穿洞村2019年的人均收入低于3750元,贫困发生率30.68%,建档立卡的321户1641贫困人口大多数要通过河蟹养殖在2020年实现脱贫致富。2月底之前,第一批扣蟹要完成投放,这里刚刚起步的河蟹养殖不能有任何差池。

  中缅边境线上的特种水产养殖

  德宏州地处云南西部,西与西南与缅甸联邦共和国接壤,国境线长度503.8千米。2018年起,上海海洋大学依托一流学科优势,贯彻落实沪滇扶贫协作联席会议精神,深化产业扶贫,携手青浦区助力云南省傣族景颇族德宏自治州渔业发展。2019年4月,上海海洋大学、青浦区人民政府、云南省德宏州人民政府共同签署《共同促进云南省德宏州渔业产业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18年以来,上海海洋大学先后协同青浦区在沪举办特种水产养殖培训,并坚持送课上门送技术到户,组织专家到德宏举办技术培训班和实地技术指导。经过两年的探索,德宏州稻田养殖中华绒螯蟹、罗氏沼虾和池塘养殖南美白对虾均取得明显成效,稻虾养殖、稻蟹养殖,河蟹池塘养殖等技术正在德宏州的芒市、瑞丽、梁河等区县逐步开展试验示范和推广,带动当地建档立卡户开展水产养殖,实现农民增收,渔业增效,产业脱贫。

  1月15日-18日,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党委书记黄旭雄和马旭洲副教授再赴云南傣族景颇族德宏自治州,黄旭雄要推进和落实2020年上海海洋大学、青浦区与云南德宏州渔业科技脱贫项目的推进重点、实施基地、技术路线和进度表,上海海洋大学的专家要亲自进行跟进。而对马旭洲来说,一个月前投放的蟹苗长势如何、上次检查未通过的养殖户是否“整改”、赶在2月底之前投放的塘是否已做前期准备,这些问题,他也急着要来确认。

  2019年上海海洋大学扶贫团队特别指导养殖户在河蟹完成最后一次蜕壳后加强育肥,要求养殖者在保证河蟹食物充足的前提下,强调投喂以动物性饵料为主的食物。河蟹肥满度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实现亚热带地区养殖河蟹的技术突破,成为河蟹养殖技术的典型范例。2019年的成功使马旭洲把目光投向让德宏的产业发展致富之路走得更加长远和持久。2020年,他正努力在冬季水温比较恒定的德宏尝试一年两季河蟹养殖技术的探索,一旦成功,将对德宏的产业发展起到划时代的作用。此次德宏之行,除了确定协议工作推进的计划和进度之外,也再次坚定了上海海洋大学和青浦区帮助德宏开展盈江结鱼土著鱼类人工养殖的决心,濒临灭绝的土著鱼类人工养殖的成功将为德宏水产养殖掀开新的一页。

  1月18日一大早,德宏州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站长韩东带领技术员李治虎专程送来锦旗,感谢上海海洋大学对德宏州特种水产技术的帮助。韩东表示,两年多的时间,上海海洋大学先后派出30余人次到德宏州就特种水产养殖技术进行技术指导和帮扶,有力地推动了当地水产技术的提高和特种水产养殖的发展,为德宏州脱贫攻坚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2020年,希望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德宏水产养殖能够在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取得更多的成果更大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