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75岁动迁居民每日通勤3小时 只为“垃”开架势见“圾”行事

2019-07-26 11:23: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上海7月26日消息(记者周洪 唐奇云)“早上5点半出门,换两辆公交车,路上大概一个半小时,几乎每天都来这边做垃圾分类的志愿者。”在黄浦区小东门街道多稼居民区生活了75年的黄建明,于去年10月动迁搬至徐汇长桥,虽然搬了家,但自2018年从事社区志愿工作至今,黄建明早已对原本居住的老城厢产生了感情,坚持往返两地做志愿者。

  在多稼居民区,像黄建明一样定期“回老家”的热心志愿者还有五位,他们都是六七十岁的退休老人,排好班轮流从全城各处按时赶回老城厢,做垃圾分类志愿者。

退休老人赶回老城厢做垃圾分类志愿者(央广网记者 唐奇云 摄)

  据了解,黄浦区小东门街道是具有700多年历史的上海老城厢发源地之一,长期以来“二元”结构明显。其多稼居民区正处于“南浦地块”征收收尾阶段,除了2015年入住的一幢浦江公寓商品房外,大部分区域属于开放式老旧小区;今年7月初,所有老城厢居民搬迁完毕。

  今年3月时,多稼居委会、物业和志愿者等开始挨家挨户上门发放宣传手册、绿色账户积分卡,分发垃圾分类宣传资料,组织党员楼组长参观垃圾处置流程;居民区党总支与辖区各楼宇物业积极沟通,征询意见;邀请辖区环卫人士为居民、驻区单位培训垃圾分类知识;聘请第三方社会组织进小区培训垃圾分类方法和废旧物料DIY等;针对浦江公寓白领多的热点,居民区党总支利用晚间和周末时间上门沟通、宣讲和培训。多措并举,各尽所能,为垃圾分类做准备。

  4月8日起,多稼居民区启动垃圾分类工作。多稼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邵林介绍,当时,社区居民只有浦江公寓的122户200多人和十户散居的待动迁户。居民区根据征询意见,设计出不同的投放方案,既照顾所有居民需求,同时又不留任何盲点。“刚刚垃圾分类的时候居民搞不清楚,那我们就帮他们分拣,一次两次还好,三次五次了他们自己也不好意思。”黄建明笑称,“居民有情绪难免的,我们就做到少说话,笑脸相迎、笑脸相送。”

反映老城厢文化的临时垃圾投放点箱房(央广网记者 唐奇云 摄)

  邵林告诉记者,由于业主多为上班族,为了让他们也有机会接受培训,居民区党总支专门为他们分时段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宣传,聘请第三方专业人员到小区开展互动培训活动,并利用双休日入户发放宣传手册、绿色账户卡,详细向居民解释如何使用绿色账户卡,用积分换取小礼品,还组织居民代表参观上海黄浦环境卫生教育基地、黄浦垃圾中转站中央控制室以及垃圾处理链,通过不同方式提高居民分类积极性。

  垃圾分类作为一项全民参与的长效行动,同时成为居民自治的有利切入点。多稼居民区围绕“垃圾分类”的主题,在前期走访居民、座谈的基础上,聘请第三方环保社会组织在社区开展“浦江公寓环保风尚自治项目”“稼园共建零距离、党建引领创和谐”等自治项目,通过居民自治、社区共治,进一步让居民、辖区单位、白领等积极参与,让垃圾分类新时尚深入人心,融入生活。

编辑: 韩晓余

75岁动迁居民每日通勤3小时 只为“垃”开架势见“圾”行事

“早上5点半出门,换两辆公交车,路上大概一个半小时,几乎每天都来这边做垃圾分类的志愿者。”在黄浦区小东门街道多稼居民区生活了75年的黄建明,于去年10月动迁搬至徐汇长桥,虽然搬了家,但自2018年从事社区志愿工作至今,黄建明早已对原本居住的老城厢产生了感情,坚持往返两地做志愿者。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