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揭秘:上海12个委办局负责人为何选择这些地方调研?

2018-04-30 22:36:00来源:上海大调研

  原标题:小研揭秘:12个委办局负责人为何选择这些地方调研?

  今天,小研继续为大家梳理,12个委办局局长,在做客民生访谈前都调研了哪里,看了些什么?

  当然,他们可不是去玩的,他们抬头望向了上海的蓝天。

  随着环境整体质量的改善,上海的蓝天白云已经经常可见。不过当这两位委办局负责人走上街头,他们抬头看到的除了蓝天,还有空气质量架空线问题。

  市环保局局长:寿子琪

  市民对空气质量的需求,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近期,寿子琪向市民代表、专家代表和监测技术人员代表问需问计——

  市民代表提出了进一步拓展空气质量发布渠道、增加空气重污染预警发布提前量等需求。

  专家代表针对PM2.5与臭氧的协同控制、船舶及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细化、长三角区域联防联控及大气超级站数据共享等方面,提出了非常中肯的意见建议。

  调研手记

  到2022年,本市大气污染防治的目标要由定性的“PM2.5浓度明显下降”转变为定量的“PM2.5浓度达到35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达到国家标准”本市必须更加强化PM2.5和臭氧污染的协同控制,更加突出源头防治和精细治理,才能努力实现环境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

  市住建委主任:黄永平

  多方联手,坚决清除这些“黑蛛网”

  架空线入地及合杆整治,是一项工程量大且涉及部门众多的复杂工程。一些已经完成了架空线入地和多杆合一工程的部分路段,市容市貌大为改观——

  但与此同时,各区和相关单位也向我反映,在工作推进中还面临交通组织、管道管位选择、选址、整合等难题。

  调研手记

  要清除好这张“蛛网”,需要将架空线入地和合杆整治与“美丽街区”、“美丽家园”建设深度融合。坚持标准规范先行,在已经制定道路合杆整治技术导则的基础上,持续深化研究制定相关规划设计规范和技术标准。

  他们俯瞰上海的道路与河流

  提起上海的俯瞰图,大部分人脑海中浮现的是滨江两岸壮阔的美景。不过这两位委办局负责人关注的却是河道治理停车问题

  市水务局局长:白廷辉

  让水环境成为上海的靓丽名片

  “河道治理会不会是‘一阵风’,吹过就散?”市民们在白廷辉调研过程中直言不讳地向他提问。

  另外,雨污混接作为造成中心城区河道黑臭的重要成因,长期以来难以根治。

  调研手记

  河道治理会不会吹过就散?作为水务部门,在水环境上我们不但会一以贯之的管,而且会加大力度管,往常态长效、精细精准上管。

  对于雨污混接问题:针对不同类型混接情况,我们制定了三年行动计划,采取分类施策、靶向整治,制定时间表、任务图,同时对所有雨污混接点,建立信息档案,进行动态跟踪管理,逐步整治、逐一销号。力争到2020年底,基本完成本市雨污混接整治工作。

  市交通委主任:谢峰

  创新统筹工作机制,破解“停车难”

  4月初,谢峰实地调研了红房子医院杨浦分院周边区域的停车情况。

  这里800户家庭,车位只有50来个,不仅居民体验差,就医体验也很差。

  调研手记

  针对这一区域停车难的情况,我们打破原有一对一的双向合作模式,探索区域内各类停车需求和资源供给的统筹整合,实现“一对多”和“多对多”的循环服务模式,在更大范围内平衡停车供需关系,尽可能多地实现区域内所有停车资源的共享利用、供需匹配。

  他们来到大家平时上班的地方

  社区、企业、学校、医院……这几位委办局负责人来到广大市民平时居住、上学、上班、就医的地方,他们看到了什么?一起来看看吧。

  市房管局局长:胡广杰

  到需求主体中去了解真实情况、倾听切实需求

  在调研中我了解到,上海的高校、园区和大型企业数量庞大的人才对住房需求量很大,但供给量不足,供求矛盾非常突出人才住房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已经成为我们大多数高校、园区和大型企业是否能引来人才、留住人才的关键。

  另外,在高校及科研院所周边、科创园区、产业集聚区、商业商务集聚区,以及交通枢纽地区,本市正在大力发展市场化租赁住房。

  调研手记:

  要出台精准的政策,必须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市、区、高校、园区、企业之间要协同合作,除了结合自身实际盘活存量资源,也要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加强企业间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居住资源供给和需求各方要群策群力、多方协作,才能共同解决好人才的住房问题,为本市人才高地建设保驾护航,为上海“四大品牌”建设贡献力量。

  市人社局局长:赵祝平

  让更多HR在办公室喝着咖啡就把事给办好

  每年城乡居民医保续保登记缴费,为了交110元的保险费,有的市民要请半天假跑到柜台排队缴费,费时、费力。

  这只是一个案例,人社工作公共服务面大量广,几乎涉及每一个人、每一家企业,如何让群众办事更加方便快捷?赵局长和他的同事们通过大调研寻找答案。

  调研手记:

  我们积极探索“不见面”服务,在“上海人社”APP上开发居民医保掌上办理、在线缴费。

  2018年共有17200多位居民通过手机完成了在线缴费。之后还将继续推进,力争再增加50个办事功能。

  同时,加大推介力度,在已有100万下载量的基础上,今年再新增100万下载量,让更多市民不出家门就把人社事项给办理了。

  针对企业,我们开发了企业自助经办系统,涵盖了社保、就业、人才等方面230项业务功能。

  全市已有60多万家用人单位在使用这个系统。在线完成业务交易量1.2亿笔,占了人社业务总量74%。

  未来5年,我们将努力再提高10个百分点左右,达到85%。这样,让更多的HR在办公室喝着咖啡就把事给办好了。

  市教委主任:陆靖

  让好学校离家门更近,离未来更近

  近年来,一所学校的“云课堂”教学受到普遍的赞赏,各大媒体纷纷报道,甚至吸引世界科技巨擘到访参观,更重要的是,她就是一所老百姓心中认可的家门口好学校。带着这些问题,4月10日陆靖来到了卢湾一中心小学。

  体育课上,学生的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数据通过“云手表”实时传送以检验运动量是否达标;

  军事课上,信息化全景地图帮助学生模拟推演古代战局;

  数学课上,往日枯燥的数字借助“云课桌”以游戏任务的形式呈现。

  调研手记:

  今天,我在这所学校所看到的就是家门口好学校的明天,课堂上的变化,让我们看到信息化能够突破传统教育方式的不足,给我们的课堂、学生和教师带来的改变,让因材施教可以真正落地。

  下一步,我们将把卢湾一中心作为一个样本,引领上海教育把“以学生为本”真正落到学生日常教学中,由市与区共同努力拉近家门与校门的距离,拉近好学校今天与明天的距离。

  市卫计委主任:邬惊雷

  要让医改举措更接地气

  在调研过程中发现,我们的医务人员与市民群众所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主要涉及机制体制改革,并且需要跨部门合作。例如延伸处方在受到医生居民赞赏的同时,也发现了不少问题:

  延伸处方的药物范围能否扩大配送物流能否进一步规范?这也让我们了解到,一项得民心的政策出台,并不是结束,而是开始,必须不断倾听民情民意,不断完善改进,才能让它更好地造福更多居民。

  此外,对于医养结合、临终关怀、“长护险”等,我们也听到很多群众关心的问题,也听到很多很好的建议。

  调研手记:

  接下来我们要对已收集的问题和建议进行梳理归类,针对制约改革发展中的体制机制性问题、老百姓关心的热点与难点问题、阻碍行业发展的瓶颈问题等,形成一系列主题清单。

  我们将进一步开展有针对性的深入调研,与相关部门有效沟通,同时借鉴国内外的好做法和好经验,努力形成若干政策突破,切实促进上海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为上海市民谋健康福祉。

  市民政局局长:朱勤皓

  让483.6万老人都能找到适合的养老服务资源

  3个月来,我跑了20多个基层单位,访谈了居村干部、养老护理员、遗体整容师、部队官兵、留守军嫂、受助的流浪乞讨人员等各种工作对象和服务对象,聆听他们的想法,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片段、细微感受和需求。

  一名普通的60岁以上老年人到底可以享受什么个性化的服务有什么门槛,有什么标准……

  原本一个小康家庭,因为一位家庭成员得了大病重病,从而变成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困难家庭,我们怎么帮助这样的家庭减轻支付巨额医疗费用陷入的困境,让他们生活得更有尊严?

  调研手记:

  针对老年人的一系列问题,我们推出“养老顾问”制度,初步打算5月份开始在街镇层面依托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设立80个试点,为老年人提供“量身定制”的养老服务。

  针对上面提到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困难家庭,我们会同财政、医保、卫计、保监部门修改完善了现行医疗救助政策,尽最大程度去解决困难群众医疗费用负担。

  他们来到大家休闲娱乐的地方

  这三位委办局负责人来到餐饮企业、旅游景点等休闲娱乐场所不是为了玩,而是为了让大家玩得更开心、更放心。

  市食药监局局长:杨劲松

  一手整治无证经营,一手支持餐饮新业态

  随着无证无照食品经营治理力度的不断加大,部分区域居民的餐饮供给受到一定影响,有居民反映“路边小餐饮少了很多,环境好了,但买个早点、吃个夜宵却不太方便”。

  自大调研工作开展以来,杨劲松先后6次前往便利店实地调研热食类分餐业态进展情况。另外,在青浦的一家企业调研时,他还听到了“移动餐车”的概念,涂鸦外观的面包车,内部改装成了有简易加工的复热装置,能为市民提供多样的就餐需求。

  调研手记:

  整体上我们认为,新业态只要守住底线,就应当鼓励和扶持。

  针对便利店热食类分餐业态问题,今年初,市食药监局以便利蜂为试点,组织专家对其进行了风险评估,并以此为“蓝本”,制定了《关于小型超市(便利店)从事菜肴复热、分装类经营活动食品经营许可监管工作指南》

  针对“移动餐车”的上路,除了我们从食品安全角度进行规范之外,还需要交警、城管、市容环卫等部门共同推动,对此,市食药监局将主动跨前一步,牵头来讨论协调,将“移动餐车”涉及的综合性问题,组织多个部门一起合作研究,让问题不再是问题。

  市旅游局局长:徐未晚

  这是个深度游、自由行的时代

  上海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国际大都市,不只有外滩、城隍庙这些传统景点,而上海的国际旅游推广更多聚焦在这些传统景点上,应该设计更多符合年轻人、自由行要求的产品和路线。

  当徐未晚来到游客咨询中心,她发现上海旅游在公共服务领域可以改进的空间还有许多。

  调研手记:

  上海可以推荐给国内外游客的旅游资源有很多,特别是对于喜爱城市深度游的游客来说,“建筑可以阅读,街道适宜漫步”。去年黄浦江两岸45公里贯通后,我们要下决心把这些旅游资源整合起来,通过新一轮的游船改造和码头改造,提高浦江游览的基础设施。

  另外,我们局里组织了专门力量,结合落实市政府实事项目,对部分咨询服务中心进行升级改造,使之成为多功能、智慧化、精准服务的游客服务中心。

  市文广局局长:于秀芬

  打造离百姓最近的“精神文化小屋”

  经过多年努力,上海基本建成了涵盖市、区、街镇和居村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公共文化资源配送也逐渐由市级下沉到区,再下沉到街镇,形成了“三级配送体系”。

  此次大调研,市文广局深入各居委会、村委会,倾听居民、村民对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意见建议,于秀芬去了崇明、浦东、闵行、奉贤、金山等5个区的10多个居村,在点上召开座谈会、现场会,非常有感触:

  在最基层的居村,百姓身边的公共文化资源在供需对接上仍然不够精准。资源的集中度还不够高,基层设施的功能发挥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调研手记:

  为了让老百姓能够在自己家门口看起来、听起来,然后能够自己唱起来、跳起来、动起来,我们提出了居村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内容、人员、经费、评价” 等5大要素进行功能提升的标准,并强调“需求导向、因地制宜、共建共享、创新发展”的工作原则。

  同时,我们也要发挥好活跃在田间地头的文化能人、文化志愿者的作用,让这些“文化领头雁”带领群众文艺团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自己的故事。

编辑: 韩晓余

沪12个委办局为何选这些地方调研

在高校及科研院所周边、科创园区、产业集聚区、商业商务集聚区,以及交通枢纽地区,本市正在大力发展市场化租赁住房。自大调研工作开展以来,杨劲松先后6次前往便利店实地调研热食类分餐业态进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