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出台以来,按照“学生愿留尽留全覆盖、工作日全覆盖”原则,上海推行“5+2”课后服务模式,即每周5个工作日,每天至少2小时课后服务。“双减”下的新学期,如何开展好课后服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位于嘉定的中科院上海实验学校,通过开展“走近科学”系列活动,邀请中科院研究员、博士等走进校园,激发学生的科创兴趣。

“大咖”接地气获共鸣

9月16日下午4点30分,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候霞和同事杨依枫博士早早来到中科院上海实验学校的大礼堂,为接下来的“大咖进校园”讲座做准备。

虽然经历过不少大场面,在探月工程、北斗专项等国家重大工程中都做出过突出贡献,但即将面对一群中小学生,候霞却感觉有些紧张,“要把深奥的科学知识浅显易懂地传递给同学们,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在接到任务后,她找来同学们正在学习的课本,划出和光学有关的知识点,然后在制作PPT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入相关知识,再结合自己所要介绍的空间激光通讯,进行深入浅出的阐述和分析。

“想让大家知道前沿科技是什么,在他们心中种下一颗科学的种子。”候霞表示,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是国家繁荣昌盛的基石,希望更多孩子将来能够参与科研,“在课后服务工作中,我会尽量做到有需必应,为孩子们普及更多的科学知识。”

在1个小时左右的时间里,候霞和杨依枫运用三维动画和视频,分别围绕自己擅长的空间激光应用技术和光纤激光技术,向同学们分享了基本概念、技术原理、实际用途和未来发展方向。礼堂内近200名学生听得十分入迷,不时低头做笔记,光学研究的“种子”悄然种下。

“学到了科学家身上持之以恒的精神,在自己热爱的事业上耕耘,为自己一生追求的事业不懈努力。”学生杨韵淇说。而学生徐子璇则希望学习到科学家的学习、研究方法,将它们运用到自己的日常学习当中。

培养科学兴趣是关键

“与大咖面对面”能否做到常态化?中科院上海实验学校校长夏红梅介绍,学校将每月举行一次“大咖进校园”科学系列讲座,时间固定为每周四下午5点至6点,对科学感兴趣、喜欢探索和思考的学生,可通过线上报名及抢票的方式参与。

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讲座的主题和内容也有所不同。六年级主要以奇妙的自然界为主题,介绍动物、植物、自然现象等;七年级以神奇的宇宙为核心,介绍时间、空间、物质、天体等知识;八、九年级将邀请各科研院所的专家,介绍高精尖技术。

除了办讲座,中科院上海实验学校还将充分运用科学资源,在课后服务中推广创新辅导、科创课堂,不定期组织学生到科研院所参观学习。每周四、周五的科技创新辅导班还会邀请青少年科创指导专家,协同学校科技组教师为学生的创新课题进行辅导授课,培养一批能参加各类科技创新大赛的优秀学生。此外,学校还会增加“DI创新思维”“无人机”等科学社团的活动时间和频次,满足学生训练需求。

“科创的研究和推进,涉及的不仅仅是科学本身,还涉及到文学素养、科学精神和思维习惯,需要从小培养。”林俊是学生家长,也是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员,他对于学校在课后服务中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表示认同,“即使将来不从事相关行业,也能帮助孩子们用科学的方式去思考问题。”

据悉,学校将加强与各科研院所、实践基地的联系,建立课内外师资团队,引进各类优质课程,保证课后活动的丰富性和各项活动的有效实施。此外,在课后服务时段,校园资源将全部开放,为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保障。“在培养孩子对科学兴趣的基础上,我们还希望往专、精、尖的方向发展,计划打造中科院上海实验学校‘少年科学院’,通过慢慢地孵化,提升服务品质的同时真正做到减负增效。”夏红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