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发布《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支持人才发展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等系列人才政策,围绕7大方面,提出48条措施。

  人们最关心的是什么?在临港工作两年的水质检测产品规划工程师周建说,是落户与购房,“我和老婆,还有公司里的小伙伴们,都盼望能早点在这里安家。”想要更好地聚才引才,自然得在这两方面下功夫。新片区管委会党群工作部(人力资源处)部长苗挺表示,政策“取得了很大突破”。

  让企业根据需求自由选才

  在记者看来,人才落户政策的突破,在于两点。其一,是数量上的突破。政策发布会现场,有人询问“新片区会否限制落户额度”,新片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武伟当场回复了两个字:“不会。”他补充道,临港新片区要在2035年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必须要有足够的体量;经济总量、城市发展规模等的增长,离不开人口总量的增长。“粗略算笔账,临港新片区每年至少引进10万人口。因此,我们不仅不会限制落户额度,反而要尽一切力量吸引人才。”

  如何科学地筛选临港新片区所需人才,是另一个重要议题。根据《若干措施》,重点机构紧缺急需人才、紧缺急需技能人才、高等级技能人才可直接引进落户,特殊人才可推荐落户。《若干措施》另一个突破,正是不“唯学历论”,将人才认定权力部分下放给企业。

  苗挺举了个有趣的例子:海昌海洋公园的虎鲸饲养员,学历不高,却是“能养好价值一个亿的虎鲸”的宝贵特殊人才。新片区一些企业的高管也曾向记者表示,企业很多技能人才因学历不够无法享受优惠的落户政策。《若干措施》的发布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这一情况,让企业得以根据自身需求自由选才,形成了科学合理高效的人才认定评价系统。

  住房保障方面,《若干措施》也是双管齐下,在租房、购房两方面提供保障。用苗挺的话说,管委会本次释放出了明确的信号——“在临港,住房不愁”。

  临港新片区要努力成为集聚海内外人才开展国际创新协同的重要基地,境外人才的参与必不可少。外国人来中国就业,从业自由问题一直是一道坎,而《若干措施》在促进海外人才引进方面的16条具体措施就大都聚焦于此。

  《若干措施》很快将有“2.0版”

  如果说《若干措施》是新片区对外广发的“英雄帖”,诚邀天下人才,那11月18日完成的新片区管委会内设机构调整,可谓一次对内部人才的再整合。管委会现设置15个内设机构——包括制度创新和风险防范处等有别于常规的部门设置——建立起更高效、更科学、更合理的体制机制。

  制度创新和风险防范处负责人吴群峰说,政策和制度的支撑是新片区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他们的工作就是在这方面为其提供动力;同时,进行差异化探索时,风险防控也将是部门工作的重点,“不能一刀切地堵住,要管得更好,才能放得更开”。

  管委会内设机构调整后,临港新片区将迎来一次动力更强的再出发;而《若干措施》也将在“新部门”手里,发挥重要作用。武伟在发布会上透露,对标“五个重要”,《若干措施》很快将产生“2.0版”,聚焦海内外人才开展国际创新协同,在人才和人力资源领域继续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