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温和观察:白酒,就应是“王者”的诗

2017-08-11 18:08:00来源:央广网山东频道

  在中国白酒江湖,因人成事,掌舵人才是比拼的核心资源。

  不论一线酒还是区域酒,无不是人决定着酒企的风范和格局,站稳脚跟者,无不是“王者”在对话。在温和酒业身上,尤为明显。

  成就一个白酒,固然先要有天赐的酿造条件和浑厚的历史沉淀,但是,更为重要的却是掌舵人的功力。可以这样认为,现代白酒要成就一番作为,掌舵人起码要赋予酒企两件东西,缺一不可。

  第一是“开放式的雄心”

  温和酒业重新高调走进大众视线是在2015年,当时从5千万做到4个亿,再到今年目标10个亿。数字背后人的高格局、大雄心才是最引人之处。

  温和酒业董事长韩东曾提出温和酒业规模是要瞄准一百亿;温和酒业总经理肖竹青强调“思路决定出路,格局决定结局”。

  没有“野心”,玩不了白酒。

  结果反证了“野心”的重要,在白酒分化硬扛硬挤的今天,没有“野心”就没法面对“茅五泸洋”的攻势,没有“王者气、王者雄心”,腿肚子都打哆嗦,那些如花般的战术也就成了花架子。

  在诸多媒体语境中,温和已然成为区域白酒的转型样板、鲁酒中黑马。然而,这不是全局中的温和,“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温和酒业显然不会满足于“区域气质”, “区域名酒”显然也不是温和的“雄心”,区域酒转型样板也不是韩东、肖竹青的所图,他们关注的是精密布局下的一场持久鏖战。

  在白酒急剧分化、资本角色强力无比、市场无限度下沉、挤压式行业形态下,“战火”已经在局部点燃,正是抱着要与顶级高手掰手腕的“雄心”,温和酒业近三年的打法用意才一目了然,“广积粮,深筑墙”的战略给所有区域白酒上了一堂课,尤其是温和在行业圈层渗透、深耕终端渠道、抢占农村市场上的表现,抢尽了同类白酒的风头。

  大风起于青萍之末,内行看门道,温和的“野心”没有说在嘴上,而是在“冲锋队”必争寸土中,温和圈层模式也代表着“开放式思维”,结果是温和集结了大批地缘文化认同与地缘异业联合的“友军”。5月12日,肖竹青在日志中点明“统战思维、合纵连横”,对于那些汹涌而来的各方白酒豪强来说,它们迎接的必将是一个“硬茬子”。

  因人成事,对于熟稔白酒行业的韩东、肖竹青来说,视野自然放在了一线白酒身上,肖竹青多次提到季克良之于茅台、王国春之于五粮液的案例,不论是酒品、营销还是管理,掌舵人在白酒企业的发展当中都起着“塑品”作用,掌舵人“雄心”决定着企业的高度和品质。

  温和酒业定位于区域名酒,但是视野却瞄准行业龙头,“取法乎上者”,这才是做白酒的大视野。

  第二是“铁血管理”

  商场就是战场。酒企的内治外伐都需要“铁血手腕”,掌舵人不需要温情脉脉,更不需要优柔寡断,一令之下,三军用命。在白酒行业如今“大鱼、小鱼、虾米通吃”形势下,任何放松,都是不负责任。

  “铁血手腕”,首先是对自己下狠手,不懈怠不回避!对于成功的白酒企业来说,企业的风格风气往往就是管理者风范的投影。在肖竹青的日常管理中,坚持每周有三天待在一线,咬紧每个市场单元,善于反思,直面问题,唯结果论功过。 “天子守边”,主帅冲锋,一改传统企业管理层身居高位、人在幕后的风气。

  其次才是对企业的“铁血”管理,在员工每天提交的日报中,肖式评论满溢雄心、豪情、开放式思维,观念塑造个体,一支被点燃的团队,是战无不胜的。在7月26日的日志中,肖竹青直言企业不需要消极负能量的员工,更不需要“委身求人”毫无血性的员工。肖式评论直接将最一线的员工感受抛在公司层面,寥寥数字不乏点睛之笔,扁平化管理风格将主帅理念贯通至每一个环节。

  5月13日,肖竹青在日志中决定给一名优秀业务员配备车辆,向全员表明:对于敢作为同心者给予无限资源支持;而在5月14日的日志中,肖竹青则再次明言:严惩渠道中窜货乱价现象;在5月19日的日志中,肖竹青号令:“抢钱、抢人、抢仓库”。 “杀鸡用牛刀,狮子搏兔用全力”,温和管理层给企业塑造了焕然一新的商业风格。

  “铁血管理”带来的是企业上下高效的强力执行力。温和管理层把“渠道和终端为本”的理念结合着“强力执行”,鲜明体现在了温和“冲锋队”角色上,鲁酒板块中还没有这样打拼市场的。这世界上或许没有什么可靠的商业模式,可靠的只是执行力,团队去强力执行,模式自然就成了。

  效果显而易见,可以这样说,在鲁南白酒市场上,温和“全控”效率之高,对于渠道及终端的掌控之严密,无出其右。

  中国白酒从来是“形而上”的套路,这个世界上从来不缺天地佳合的土壤,也不缺奇技工艺,缺少的是有雄心的灵魂和掌舵金手。

  卓越的白酒,就是一个灵魂、一种风范、一首“王者的诗”。

  (鲁酒观察:永康)

编辑: 刘海奎
关键词: 温和;齐鲁;酒文化

温和观察:白酒,就应是“王者”的诗

在中国白酒江湖,因人成事,掌舵人才是比拼的核心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