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山东第一书记下乡富民记:移风易俗改丧葬 土地流转挂树鸡

2017-02-08 12:53:00来源:齐鲁网

  春节刚刚过去,千家万户共团圆,这买年货是必不可少的,今年在济南的几个年货会现场,有一个推销员非常扎眼,忙里忙外,跑东跑西,推销起来那叫一个带劲,不过更吸引人却是他背后特殊的身份。

  第一书记当推销员

  据山东卫视《调查》报道,有位顾客指着旁边的照片问推销员:“第一书记啊,这是你吧?”推销员回答:“对,我是山东省委在那儿挂职的第一书记。”

  第一书记不在村里扶贫,怎么跑到年货大集上来卖核桃呢?他告诉记者,来这儿不光是为了推销核桃,而是来给村里的农产品当代言人的。

  他说:“我们核桃峪村不光有核桃,还有挂枝树鸡、小米等优质农产品,我是核桃峪村的第一书记金栋,我为我们村的优质农产品代言。”

  金栋在山东省费县的一个小山村核桃峪挂职当第一书记。此前,金栋曾在费县的另一个村里当了一年的挂职书记,期满后,他主动申请留任。2015年2月,金栋来到了核桃峪。

  核桃峪初任第一书记

  金栋告诉记者第一眼看到核桃峪村时的感觉:“特别是还有几十年前的那种老石头房子,很破落的样子,当时说实话心里比较地失落,有一些失望的感觉。”

  核桃峪处在费县的一片山沟里,距离镇上有18公里,在2015年之前,只有一条曲曲折折的主干公路通往外界,而村里其他的路都是乡间的土路、山路,不仅山路难行,村里的耕地更是十分稀有,核桃峪村占地有8000多亩,而村里有60%以上都是裸露的岩石,村里所有的耕地加起来不到150亩,村民大部分都靠种植核桃和外出打工为生。根据2014年的统计,村里共有村民1450余人,而按照人均年收入3372元的贫困标准线,有168户,381人被定义为贫困人口,核桃峪村也是一个省定的贫困村,在这样的条件下,金栋该怎么开展贫困工作呢?

  金栋说:“一个基本的任务,就是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当时就是想首先的任务就是先给村子里修修路,把这些基本的硬件设施给它改变一下。”

  金栋一腔热血,下决心让村民能过上好日子,让村子变个样儿。可那时候,核桃峪村对这个80后的小青年,却并不看好。

  费县核桃峪村村民不理解第一书记干什么的,村支书陈庆亮当时心里也对金栋不太感兴趣。陈庆亮今年60岁,是核桃峪村三十年的老书记,对于办公室工作出身,工作经验又只有5年的金栋,老书记心里有点儿犯嘀咕。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金栋开始了在村里的工作,他对村里进行了一系列的综合整治。环境综合整治之后,原来的乱石岗变成了现在小桥流水的特色青石小镇,村子变得干净了,漂亮了,村民们也认识了这个从省城来的第一书记。

  金栋说:“广场是建了3个,太阳能路灯是安装了85盏,硬化村内的道路是8公里,这些基础设施剪完之后,村里的变化就非常明显了。”

  破旧习俗阻力大 丧葬改革收成效

  而此时,金栋也在思考,下一步解决村里的扶贫问题,应该从哪儿入手呢?路好修,灯好装,村子的环境好改善,但脱贫没这么简单,金栋很快就发现,比起硬件条件的改善,更需要改变的是村民的观念。

  金栋告诉记者:“我到了核桃峪村之后,发现了很多问题,比方说丧葬这方面,花费非常的大,基本上是在四天时间,花费基本上就是在三万块钱左右,家庭条件好的能到六七万。”

  核桃峪及周边的地区盛行厚葬,一家有丧事,要有百十号亲朋好友披麻戴孝来帮忙,吹鼓手奏乐要求哀乐长鸣不断,尽管早已推行火化,却仍要以木棺下葬。

  金栋说:“另外那个纸牛纸马这东西就得两千左右,流水席是成本最高的,多的能到二百桌。”

  金栋初到村子时,村里有位大姐的丈夫去世了,为了治病,家里已经欠下了十万外债,可大姐还是坚持再借钱厚葬丈夫。金栋劝她一切从简,大姐却说这是面子比命都重要的事情。

  就是这句话,让金栋下决心改变这种厚葬的风俗,可当他把想法跟老书记一说,却被老书记一口回绝了。

  陈庆亮说:“我说很难啊,我说咱这边从来没兴过,咱全县也没兴。我说这个头儿很难啊,我说咱能办成吧你觉得,他说你只要想办咱就办成。”

  村里一次次开会,请党员和村民代表讨论新的殡葬流程,商议取消吹鼓手和流水席,禁用棺椁下葬。每次开会都在激烈的争论中结束。其中反对最强烈的,就是直接涉及到经济利益的纸客和吹鼓手。纸客,指的是丧事主管,负责为丧主家安排吹鼓手,订流水席等大小事务,陈庆恩干的就是这个活,今年七十岁的他在村里当了三十多年纸客,威望很高,对于是否要进行殡葬改革,他很犹豫。

  陈庆恩说:“不叫做这个,不叫做那个了,好像显得当儿女的不孝顺。”

  金栋说:“厚养薄葬啊,咱就得慢慢转变这个观念。”

  而更激烈的反对声来自于吹鼓手,在吹鼓手看来,殡葬改革不仅改掉了他们赖以谋生的方式,也可能造成这种民间文化从此失传。

  吹鼓手说:“老一辈人就留下了俺这个手艺,俺不想到俺这里就失传。”

  金栋说:“但是我们认为,殡葬这一块并不是吹鼓手存在的唯一载体,艺术的存在形式应该是多元化的。”

  经过一年的准备,村里终于制定了丧事简化标准:取消吹鼓手,改为播放哀乐,宴席改为大锅菜,改木棺为骨灰盒等等,原则就是简化流程,减轻负担。新标准推出不久,村里一位老人去世,因为老人无儿无女,葬礼需要由卢玉芝一家操办。

  卢玉芝说:“只要他活着的时候,咱们孝顺了,死了以后,咱们花再多的钱也没用。反正他们开始施行的时候毕竟得有第一户,所以呢我们当时就想着,从我们开始也是可以的。咱节省了时间,人力咱们也节省了,还有一个,我们节省了很多钱,我那时候算了算,至少也能节省两万块钱。”

  几经波折,改革之后的第一个葬礼完全按照新的标准举行,村民们第一次看到,葬礼原来还可以这样办。之后村里给纸客发了一套音响设备,每逢丧事陈庆恩就提着音响去播放哀乐。

  金栋说:“(改革)截止到目前,咱们村子里一共是有21位老人去世,节省的费用应该是在52万多。”

  一场葬礼的花费,从之前的三万元上下,到现在的五千块钱左右,节省两万多块钱。对于这个贫困村来说,这可不是个小数目。殡葬改革大大减轻了村民们的负担,也就顺利地推行开来。减负完成了,下一步的问题就是增收了。

编辑: 刘海奎
关键词: 第一书记;移风易俗;土地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