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新闻纵横,追问新闻。近年来,不少南方城市的群众对集中供暖的呼声越来越高。就在最近,成都燃气集团在其微信公众号上官宣,他们近期已经开始公开征集意见,将推出“暖居工程”,为市民开启冬季暖居新体验。

 

  主持人:“暖居工程”是不是就意味着再过8个月,成都的老百姓就能顺利的在湿冷的冬天在暖气房里吃上火锅了呢?想要集中供暖需要满足什么样的申请条件,收费标准又如何来定呢?我们来听总台驻四川记者韩民权的报道:

  春节过后,成都市部分小区门口陆续张贴了成都燃气“集中供暖”大征集的宣传海报。就在前天,成都燃气集团也在其微信公众号上正式官宣。消息一出,立即引起成都市民的广泛热议。

 

  市民:我觉得集中供暖还是挺好的,因为我们家里有老年人,冬天比较怕冷。

 

  市民:挺好的,因为本来成都的冬天就比较湿冷,然后感觉家里空调也没有集中供暖那么暖和,很期待!

  作为一个南方非传统供暖区域的城市,成都为何要率先试行集中供暖?记者独家采访到成都燃气集团副总经理罗庆。罗庆表示,近几年南方城市集中供暖成为老百姓非常关心的一个话题,此举就是顺应百姓取暖需求,为大家提供更好的居住生活环境。

 

  罗庆:随着老百姓生活品质的提高,这种需求也日益的突出。那么我们现在这个阶段推出集中供暖,是在跟各个社区征集老百姓集中供暖的意愿,如果社区老百姓愿意做,那么我们就会跟着推动实施的安装。

  然而,在仔细通读集中供暖的方案后,一些市民针对其中的安装使用价格却产生了担忧。有市民算了一笔账,以他家100平米为例,初次安装费就高达2万多元,每年冬季使用费也近4000元。

 

  市民:它的价格方面还是有点贵,对于我们一般普通家庭来说,一个月光采暖的费用都要1000元,成本还是偏高,可能以后使用起来压力会比较大,再加上初步费用就要2万块钱,也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根据成都燃气集团目前制定的方案显示,该项目由居民自行承担所有费用,其中初次工程安装费用按户收取,标准为每平方230元,使用费用为每月每平方10元。同时,需整个小区或单一楼栋报装率达到30%以上,该小区或单一楼栋方可建设,小区居民可根据自身情况报名集中供暖。

  为何要以小区为单位,报装率达到30%才可以安装集中供暖?罗庆介绍,这也是为了更好的利用和统筹资源。

 

  罗庆:在一个小区他要有一定数量的市民他愿意做的话我们才会去安,那么30%就是说我们认为是一个低线的条件,我们还会去跟小区的物业以及小区的业委会进行沟通,也要他们支持,我们才能进小区去实施。当然还有小区具体的地理位置的情况,因为我集中供暖的话,我也要在小区有个合适的位置摆放集中供暖的这种设备在小区里面,所以还是要看实际情况。

  那么,老百姓关心的价格标准是如何制定的?罗庆回应称,这是他们根据成都房屋结构情况和房屋保暖情况进行测算后得出的结果。目前,对于符合开工条件的小区或楼栋,将暂时实行统一价格,待后期根据市场条件和具体情况,将可能进行价格优化和调整。

 

  罗庆:因为它现在这个是个市场行为,所以说还是需要老百姓缴一些费用的。那么我们现在推出的收费标准,也是根据成都市居民小区的一些特点,我们按照定额标准进行了工程费的测算。那么后期我们也会根据小区的具体情况具体看。我们预计相当数量的小区实际的价格比我们现在推出的价格会有所下调的,因为它具体工程的情况不一样,它会有差别。

  此外,罗庆还表示,不同于以前利用燃煤锅炉进行供暖,成都燃气推出的“暖居工程”主要是利用资源及技术优势,打造的分布式热源集中供暖模式,并不需要建设大市政管网,不会对城市规划和现有秩序带来影响,也不会对生态环境带来污染问题。

 

  罗庆:我们现在准备采用的集中供暖的这种方式是以天然气分布式热源为主,然后加太阳能、热水、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等多种可再生绿色能源补充的这种绿色低碳、多能互补的一个技术路线,那么它本身就属于清洁能源的范畴。也能够提高我们的能源利用的效率,也是符合国家的能源鼓励的一个使用的方向,它的经济性也更好,那么也能够为老百姓节约冬季采暖的成本。

  作为一个新鲜事物,同时又可以和说是一个重大民生工程,在8个月后的2021年冬天,是否能够顺利发挥作用,让成都老百姓享受到集中供暖带来的暖心舒心?不少人还在激烈的议论当中。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研究员刘伟对此也发表了看法,他认为,从目前大家的反应来看,该项目从推出征集意见到具体实施推广,除了需要解决好技术性问题,还应解决公共性、干预性以及市场性等一系列问题,从而打消民众顾虑。

 

  刘伟:我觉得目前更多的新闻所传递的信息,更多是一种技术性和操作流程。从技术性到老百姓的诉求满足之间,目前可能还存在着一些还要再进一步澄清的前置条件。这些要素都逐一能够澄清出来的话,打消民众的顾虑的话,我觉得总体来说它是一件好事。

  刘伟还建议,集中供暖涉及千万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下一步,应适当进行引导,同时在服务和价格上优化,提升产品竞争力,满足百姓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