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成都7月25日消息(记者 符雄助)今天,中共成都市委解读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精神新闻发布会在成都举行。成都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提出将培育2个万亿级产业集群、10个以上千亿级产业集群、10个以上产业地标,推动现代产业体系迈入全球价值链高端。对此,成都制造将如何构建高质量现代化开放型产业体系,具体如何落地,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凯详细解答。

 

  王凯介绍,构建高质量现代化开放型产业体系既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幸福美好生活,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支撑和根本保证。成都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以新经济为引领的高质量现代化开放型产业体系。成都制造将聚焦城市战略目标达成和城市核心功能实现,立足成都的优势,加快构建支柱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梯度发展培育,先进生产性服务业融合赋能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是支柱产业要着力能级提升,这是基本面和压舱石。锚定世界级,形成强支撑,打造电子信息、装备制造2个万亿级产业集群,生物医药、绿色食品、新型材料、节能环保、工业软件等一批细分领域的千亿级产业集群。

  二是新兴产业要着力产业创新,这是当前城市竞争和经济发展的增量。培育增长点,形成新优势,重点发展人工智能、前沿医学、柔性电子、卫星互联网、医疗美容、国潮汉服等产业,力争形成一批产业地标。

  三是未来产业要着力创新策源,这是未来城市竞争的方向和核心的竞争力。抢占新赛道,形成新引领,重点探索布局区块链、量子互联网、分子诊断、光芯片、合成生物等。要瞄准中长期颠覆性技术突破和产业化方向,以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增强新动能。同时,将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深化业务关联、链条延伸、技术渗透,推动两业相融相长、耦合共生。

  王凯表示,成都将立足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战略发展目标,重点从两个方面着力推进。

  一方面,以技术创新驱动引领产业提能升级。一是补短板,聚焦集成电路、航空装备、生物医药领域攻坚突破,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推动关键产品、关键装备、关键工艺的国产化替代,增强自主可控能力;二是锻长板,聚焦消费电子、新型显示、交通装备领域持续创新,强化技术优势,扩大规模优势,巩固提升领先地位;三是提能力,聚焦成都重点产业、龙头企业,实施本地供应商培育计划,开展“主配”牵手行动,提高重点产品区域配套率。

  另一方面,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赋能企业转型升级。一是加快智能新工厂建设。推行工业企业特别是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的免费诊断,支持企业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工厂、柔性工厂、共享工厂,不断提升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二是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创建工业云制造、工业信息安全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实施工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支持链主企业建设用户直连制造平台,推行定制生产、柔性生产和互联生产,促进生产消费的双向赋能、同步升级。三是加快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要加快形成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等国家级示范区的示范效应,加快高端芯片、人工智能、智慧物联等领域的数字技术创新,加强“云联数算用”的要素协同和“芯屏端软智网”的产业协同,构建基于5G的应用场景和产业生态,推动数字技术多行业融合渗透,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四是加快推广绿色制造模式。积极发展生态工业,加快发展我们已经有一定基础的氢能、光伏、智能网联汽车等绿色产业,创新打造绿色化产业场景,建设绿色技术创新中心、绿色工程研究中心,组建碳中和实验室,加快绿色低碳创新成果转化,推动成都在绿色制造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做出应有的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