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权军 四川在线记者 袁城霖

“眼下肉价可观,养猪前景好,生猪产能迅速恢复。有农技员资金、技术加持和销售保证,不怕猪瘟等疫情。”2月23日,宣汉县茶河镇圣水村果蔬专合社老板王策底气十足,因和当地农技员罗斌合伙,修建了养猪场,饲养的1000头仔猪,200余头育肥猪即将出栏。“不怕卖不好价,就怕农技员不干了。”

2020年6月,宣汉县第二轮试点首批在编的12名农业科技人员,以带薪离岗、兼职兼薪等方式,承包、领办、创办专合社等经济实体,或开展有偿技术服务等创新创业活动,在全县推广高产、高效、集约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当地农业产业升级。

跳出“体制框框”,为农业科技人才“松绑”

“以前给别人做技术服务,现在自己做事业,花的心思和精力更多,也更累。”谈及创业经历,53岁的罗斌“咯-咯-”地笑不停。他有些尴尬的说,以前,业主养猪或种经济农作物,均选择性听从农技员的建议,致新技术、新成果、新方式推广成效不佳。

2019年11月,宣汉启动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改革试点,圣水村果蔬种植大户力邀他一起养猪。他拿出30万元积蓄,以资金、技术入股,加盟王策占地15亩的生态养猪场。两月后,采用智能投料系统,以及零排污环保系统的猪场建成,半年繁殖出1000头小猪仔,200多头待出栏育肥猪。

围绕“牛、药、果、茶、菌”等特色产业,生猪复养等重点产业,罗斌等首批12名来自宣汉县农业、水务等涉农机关单位的在编人员,以带薪离岗、兼职兼薪等方式,自主创新创业,承包或领办专合社、家庭农场等经济实体。他们申报的10个创业项目,除获得信贷、项目、税收等支持外,开通行政审批“绿色通道”,缩短审批时效,节约创业成本。

为解决离岗创业人员的后顾之忧,“保留离岗创业农技员的身份、职称不变,工龄连续计算,发放保障工资。”宣汉县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主任杨鑫解释,打破科技人才的身份、地域、方式、体制等“框框”,设立1000万元专项扶持金,鼓励和帮扶投入较大的农业科技经济实体,奖励科技成果转化效率高,公益创新转化和推广贡献大的人员或团队。

实验室“搬”进田,补农业产业链条短板

村民不懂技术,不规范操作,险些致宣汉县樊哙镇的高产魔芋基地的泰国魔芋蔫苗。宣汉县农科所硕士研究生杨斌,临危受命,测试土壤PH值后,配比农药水溶液,手把手教村民喷洒,成功化险为夷,救活万余株魔芋幼苗。

去年11月,为攻克魔芋市场价值高,无法成片种植的技术难题,他和同事李远江,以及农技员唐宗明,组成魔芋集约化种植高产高效配套技术研发组,负责在海拔200至2000米高差的樊哙镇培育,推广高产质优的魔芋。

没有专业实验室,他就戴上草帽,手握测量仪器,一寸寸土地,一根根植株做测量,直到找出最合适新品种魔芋生长的最佳环境。

利用离岗创业科技人员3年内可免费使用原单位的仪器、装置、场地等资产的便利,三人从收集的数千个魔芋品种样本中,筛选出最适合高海拔、高温差等环境下种植的高产魔芋良种——泰国珠芽红和珠芽黄。

首次试种的70亩高产魔芋,经测算773公斤产量,产值达140万余元。在宣汉全境,由农技员与农业企业联合申报的创新课题,或创办的实体经济57个,家庭农场和专合社39个。

“创业的农技员就是要用自身技术优势,将新品质或新技术,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才能孵化出更多具有高科技含量的农业经济实体。”宣汉县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李青春说,新技术补齐了农业产业链条中的缺失部分,协助企业做大,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定期测评,让农技员真创业

罗仁川,宣汉县漆树土家族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技术员,也是首批“尝鲜”离岗创业的农技员。他说:“不用天天去单位打卡,主管部门还定期抽查,实地探访,督促推进项目。”

如何保障已离岗的农技员放得出、管得住、用得好?

宣汉制定了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管理细则,实行所在单位(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日常监管的属地责任制、创新创业领导小组办公室(主管部门)不定期抽查的督查考评制,逐一建立合账,定期督促检查、开展成果评价,指出存在问题,帮助解决困难,确保农业科技人员真创新、真创业。

对一年内无创新创业项目,或成效不明显的,须立即中止协议、责令返岗。对逾期不归的,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宣汉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任龙说,实现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基础。宣汉是个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跨越的道路还很长,乡土人才缺乏创新,“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突破现有体制限制、强化政策扶持、优化管理服务,在农业科技人才、工商业主、返乡农民工上多下功夫、添细举措,不断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编辑:王颖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