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杨芮雯

一望无尽的金色稻田上,一排排收割机正在整齐有序地前进;在崇州市都市农业产业功能区里,工人们正把一箱箱优质大米粮油搬上货车,送往全国各地;年轻人们来到这里的网红餐厅打卡,享受闲暇度假时光……这里是崇州市,传统与现代在这里碰撞、乡村与小资在这里完美融合。在谋求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中,成都市崇州绘就了一幅以农兴旅,以旅富农的美丽乡村画卷。

当前,崇州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全面推进乡村五大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202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5.85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47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1.6:1,并列入四川成都西部片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全国开展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县。

关键词:农业共营制

擦亮“天府粮仓”金字招牌

“江原县,蜀(郡)西,渡大江,滨文井江……小亭,有好稻田”,1600多年前的《华阳国志》里这样描述崇州的沃野稻香。如今的崇州,是成都市66个产业功能区中唯一一个以优质粮油为主导产业的功能区。它正用10万亩高标准优质良田擦亮“天府粮仓”的金字招牌。

粮食安全是底线,如何同时保障粮食生产与安全?据崇州市都市农业产业功能区管委会副主任华斌介绍,2011年至2020年崇州共建成高标准农田36.43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58万亩)的62.8%。同时,推动农业科技创新,联合中国农科院等“五院三校”建成“四平台两基地”专业化功能载体,目前已转化农业科技成果26项。

另一方面,崇州探索形成“土地股份合作社+农业职业经理人+农业综合服务”三位一体的“农业共营制”,推动农民把土地自愿入股,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交给专业化的职业经理人来种田,逐步走出了一条小农户融入大生产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据介绍,2020年,崇州市土地规模经营率76%,粮食规模经营率92%。不仅如此,崇州还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研发出米酒、米油,菜籽油等一系列加工产品,推动粮油产业效益的提升。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合伙人”机制

村民当上合作社股东

让一个个曾经集体经济收入不足2000元的经济薄弱村摇身一变成为村民人均年收入18000余元的小康村,崇州市如何完成这一“华丽逆袭”?

据崇州市相关负责人介绍,崇州以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为切口,探索实践“村庄共营制”。整合山水田林路湖等生产、生态、文化资源,按照“片区开发、整体招商、一体运营”理念,采取“特色镇+川西林盘+景区”融合发展模式,引入专业化运营公司(团队),构建“农村集体经济+合伙人”运营机制。据了解,目前崇州片区开发建成建成天府国际慢城、竹艺村2个AAAA景区,乌尤驿、严家弯湾等7个AAA级林盘景区,实现2020年全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接待游客533.5万人次、收入17.97亿元。

同时,以多元消费场景构建为着力点,探索实践“林盘共营制”。以全国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盘活利用试点为契机,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采取自营、出租、托管、入股、合作、有偿退出等多种方式,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引入专业化运营公司,探索“一个川西林盘催生一个规上服务企业”。

“我们构建了联农带农的‘4321’利益分配机制,目前本村村民人均年收入达31700,比2016年的数据增长了一倍”,以崇州市白头镇大雨村为例,大雨村构建了“保底+利润分成”联合社收入机制,其中收益的40%用于分红、30%公益金、20%公积金、10%管理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大雨村村民曹叔叔喜笑颜开地告诉记者,“在家乡,我们既可以打工又可以收租金,年底还能得到分红,收入比外出务工还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