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阆中福星乡村民戴玉:打工期间苦学技术 回乡种菜两年脱贫

2018-10-19 13:52:00来源:华西都市报

  戴玉犁地是一把好手。

  犁地播种使体力,她行;学技术用脑力,她更行。南充阆中市福星乡黑土地村一组村民戴玉,在不到3年时间里,苦干加巧干,建起有机蔬菜大棚,扔掉了“贫困帽”,还招引了10余名贫困群众到蔬菜大棚里打工。10月8日,四川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授予戴玉“四川脱贫榜样”光荣称号。

  不想一辈子使蛮力 钻进大棚钻研技术

  1988年,由于家境贫寒,年方16岁的戴玉到北京郊区的一大棚蔬菜种植基地打工,挑水、挖地、翻地、犁地、搬运等体力活儿,戴玉咬牙硬扛了下来。1993年,她与本村村民陈祖发结婚后,因不甘贫穷,又回到北京的大棚蔬菜种植基地打工。她和丈夫舍得吃苦,敢于流汗,平时还省吃俭用,但经济依然拮据。

  “一辈子使蛮力,总不是办法。”在打工生涯中,戴玉逐渐发现知识、技术的重要性。于是在其他人休息时,戴玉和丈夫钻进大棚钻研技术;别人下班回家了,他们还在大棚里研究。逐渐,夫妇俩学到了许多大棚蔬菜种植技术。

  2015年底,戴玉带着种植技术和实现脱贫的梦想返回阆中家乡黑土地村,想在村里建有机蔬菜大棚。但没土地、没资金、没政策。戴玉一筹莫展。

  精准扶贫建起大棚 一年收入20万左右

  2016年,黑土地村实施精准扶贫。在全乡统筹帮扶规划中,由福星乡党委书记陈经碧对口帮扶戴玉一家。陈经碧了解到戴玉的困难后,联系黑土地村党支部、村委会,帮助她流转土地40余亩,并多方为戴玉协调资金19万元。戴玉又从亲友那里借来20余万元。就这样,一个占地40余亩的有机蔬菜大棚便建了起来。

  有技术就是不一样。戴玉引入了滴灌系统,种植有机蔬菜,蔬菜长势喜人,市场前景也不错。当年,戴玉的蔬菜喜获丰收,家庭经济条件逐渐改善。

  但戴玉并不安于现状,她成立了专业合作社,为社员提供种植技术、新品种引进示范和产品销售等服务。自此,黑土地村的蔬菜产业走上了规范化、规模化发展的道路。同时,戴玉一家还建起了圈舍,养殖母猪,目前效益良好。如今,戴玉家年收入20万元左右,甩掉了“贫困帽”。

  为让更多群众脱贫致富,戴玉总结自己在发展种养业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后,又奔走在田间地头,无偿传授给乡亲。

  目前,黑土地村30余户贫困户在戴玉带动下发展起自己的产业,还有10余名贫困群众在蔬菜大棚打工,不出村就能挣到钱。

  张晓东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汪仁洪 摄影报道

编辑: 郑轶

阆中福星乡村民戴玉:打工期间苦学技术 回乡种菜两年脱贫

阆中福星乡村民戴玉:打工期间苦学技术 回乡种菜两年脱贫,犁地播种使体力,她行;学技术用脑力,她更行。2015年底,戴玉带着种植技术和实现脱贫的梦想返回阆中家乡黑土地村,想在村里建有机蔬菜大棚。目前,黑土地村30余户贫困户在戴玉带动下发展起自己的产业,还有10余名贫困群众在蔬菜大棚打工,不出村就能挣到钱。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