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央广时评:成都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开放精神

2018-06-25 17:19:00来源:央广网

  正值改革开放40周年和“一带一路”国家倡议5周年,成都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战略部署上,不断放出“大招”:继6月2日举行成都市对外开放大会后,在6月19日又正式出台发布了《关于加快构建国际门户枢纽 全面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意见》和《建设西部对外交往中心行动计划(2017-2022年)》两个纲领性文件。这两个文件可谓“干货”满满、诚意满满、信心满满、决心满满。

  对于一座城市而言,对外开放的路径总是充满坎坷与探索。作为南丝绸之路起点的成都,开放的基因与生俱来,那时的对外开放,需要的是跋山涉水,漂洋过海,或者可以说“有一种开放叫勇气”。

  时至今日,正值成都奋力推进“三步走战略”,开放则需要全球的宏大视野和国际眼光,同时需要把开放纳入新发展理念,构建立体全面的开放新格局,从而为全面建设成国际门户枢纽、全面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全面建设国际化公园城市、全面建成国家中心城市,进而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于成都而言,推动和扩大对外开放的路径必须充分发挥“主动性”,这也是由成都地处内陆腹地和西南一隅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在历史的长河里,纵然成都千百年来面临着“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艰难与险阻,但是在对外开放的探索中,成都依然实现着“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格局与境界。

  我们注意到,此次成都就对外开放提出了四个“主动意识”:一是坚持主动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助力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新格局;二是坚持主动服务区域协同开放发展,奠定和提升成都在全国对外开放格局和经济版图中的战略地位;三是坚持主动服务城市发展目标,为实现成都“三步走”战略目标注入强劲动能;四是坚持主动服务企业多元发展需求,努力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

  这是成都主动参与世界经济大循环,积极运筹全球高端要素资源的新考量;这样的主动也是一种勇气与创新,从而才能推动城市的全域开放;这样的主动更是一种勇气和担当,从而才能参与全球城市的合作,推动开放浪潮积厚成势。

  其实,作为内陆城市的成都,在对外开放的道路上,一直具有主动意识和敢闯敢试的作为。这主要源于成都历史上的四次大移民:从春秋战国到三国时期、清朝初期、抗战时期和三线建设时期。这样的南北文化、人群、经济、观念的大融合,为这座城市注入了包容、开放的城市精神,海纳百川,成都盆地则成为资源、要素的“聚宝盆”。

  回顾改革开放40年来的历程,归根结底是对人才的开放和人的观念的开放。从之前的各大城市招商引资的竞争,到如今对外开放的格局和落脚点已经是对全国乃至全球人才的竞夺。为此,成都早已未雨绸缪,连续两年以市委、市政府“一号文件”出台人才新政后,去年7月又出台了“成都人才新政12条”,提出了改革人才落户制度、实施人才安居工程、推行“蓉城人才绿卡”制度等系列措施。此外,在对外开放大会上,成都提出将聚焦人力资源高效协同,精准描绘全球高层次人才分布图、本地人才结构需求分布图和人才流动动态示意图,探索建立人力资源Uber平台和高端人才“双聘制”,打造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面向全球开展柔性引才。

  只有人才的不断涌入,才能为这座城市带来开放的活力,才能使这座城市具有全球的宏大视野和国际眼光,才能使这座城市的开放精神绵延不断,历久弥新。

  时过境迁,今天的成都已然形成了航空港、出海道、信息港、铁路港多维度、立体化的大开放格局。从内陆走向全球,时空已不再是阻隔,开放的精神正推动着成都从中国的内陆腹地走向世界的开放前沿。(杨广平)

编辑: 郑轶

央广时评:成都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开放精神

于成都而言,推动和扩大对外开放的路径必须充分发挥“主动性”,这也是由成都地处内陆腹地和西南一隅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只有人才的不断涌入,才能为这座城市带来开放的活力,才能使这座城市具有全球的宏大视野和国际眼光,才能使这座城市的开放精神绵延不断,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