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央广时评:成都重拳治水,“水润天府”盛景定能重现

2018-06-19 14:17:00来源:央广网

  古往今来,成都就是一座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美的水上城市。从杜甫“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名诗佳句中,水润蓉城的美丽盛景就可窥见一斑;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曾在游记中这样描述成都:有很多河流,有的环绕城市,有的穿城而过……

  锦江、沙河、毗河、南河、江安河、杨柳河、金马河、清水河……如今成都的河流,虽没古代时的星罗密布,但也还是纵横交错、溪河并流,如条条环绕在成都的绿色玉带,让这座城市从古自今生生不息,充满温润、灵气、生机和活力。

  然而,与很多国内外大城市一样,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城市规模扩大以及人口数量增多,成都也面临着水污染的严峻挑战,但从“府南河工程”到沙河治理美化,从“成都治水十条”出台到锦江水生态治理,成都重拳治水的力度与步伐一直从未停息,并取得了成效。

  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为成都治水取得的喜人成绩“点赞”:“我去四川调研时,看到天府新区生态环境很好,要取得这样的成效是需要总体谋划、久久为功的。”

  对成都而言,总书记的一番话是对成都的肯定,是一种巨大的鼓励,更是一种继续努力的鞭策。梳理成都近些年的“治水之路”,我们不难发现,成都可谓一直都在“总体谋划、久久为功”。

  2017年4月,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重拳治水,全面实行“河长制”管理,坚持生产、生活、生态用水“三水共治”,强力实施重污染流域综合整治、城乡黑臭水体综合治理、良好水体保护、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及病害整治、饮用水环境安全保障等工程,打造“宜居水岸、活水成都”。

  去年6月,“成都治水十条”紧接出台。作为成都治水政策的加强升级版,其中提出的“重量级”举措,强化了生产、生活、生态“三水”共治,致力解决十类问题,并注重全民参与,从中可见成都治水的决心与勇气。

  其中,备受关注的黑臭水体治理是“成都治水十条”的重中之重。按照计划,2017年要完成城市建成区53段黑臭水体综合治理,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2018年,完成郊区(市)县120段黑臭水体综合治理任务;2019年,完成郊区(市)县剩余123段黑臭水体综合治理任务,全市296段黑臭水体全面整治完成;到2022年,让成都彻底“告别”黑臭水体,让碧水清流常伴市民身边。

  除此之外,根据“成都治水十条”规定,成都还要加快完成蓝线规划,拆除河道两岸违法建筑,打造宜居水岸、活水成都,到2019年,全面建成中心城区“宜居水岸”工程。成都水务还将会同规划、建设等部门和相关区(市)县,依托江安河、走马河、东风渠、毗河等河流和路网,尽快启动七条生态廊道的建设。

  当下,成都正在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和世界城市,重拳治水无疑是其必然选择和必经路径。因为,重拳治水,一边关乎城市的生态宜居,一边牵动市民的民生福祉;重拳治水,提高的是水环境质量,保障的是水生态安全,最终构筑的是一座城市的水生态文明。

  随着成都全力治水的逐步深化,我们有理由相信,成都“水润天府”的盛景一定能够早日重现,成都将更加充满蓬勃生机与活力。(杨广平)

编辑: 郑轶

央广时评:成都重拳治水,“水润天府”盛景定能重现

古往今来,成都就是一座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美的水上城市。除此之外,根据“成都治水十条”规定,成都还要加快完成蓝线规划,拆除河道两岸违法建筑,打造宜居水岸、活水成都,到2019年,全面建成中心城区“宜居水岸”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