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评论:让绿色发展成为成都鲜明底色

2018-01-02 14:50:00来源:央广网

  持续推进“三治一增”,深入实施锦城蓝天、蓉城碧水、城市绿心等建设行动,让绿色发展成为城市最鲜明底色和最持久优势——对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成都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再次作出明确部署。(12月18日 《成都日报》)

  人民群众过去“盼温饱”,现在“盼环保”;过去“求生存”,现在“求生态”。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诉求逐步由传统的园林绿化、污染治理等,向森林绿化、绿色食品、绿色休闲等新领域、高层次延伸,迫切要求系统推进着眼城市绿色发展的各项建设。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成都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出台《关于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的实施意见》《成都市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以及成都治霾、治水、治堵、增绿“四个十条”等重要文件,编制完成《成都市环境总体规划(2015-2030年)》《成都市生态文明建设“十三五”规划》《成都市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成都低碳城市试点实施方案》等,在城市发展治理的方方面面都打上了绿色印记。

  “事在人为,不靠东风”。成都在大气污染防治中连续出击重拳,截至12月中旬,全市累计完成767台燃煤锅炉淘汰或清洁能源改造,禁燃区(绕城高速以内)燃煤锅炉全部“清零”;主城区432家烧烤店完成“炭改电”,改造完成率92.7%;排查国Ⅲ及以下排放标准的渣土运输车辆7835辆并从严控制运输证办理,黄标车存量降至2476辆;清理整治“散乱污”企业14148家;安装汽油车尾气净化装置1500余支,加紧研发污染物精准溯源系统。2017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013年实施新标以来最高。

  围绕建设“活水成都、水润天府”,截止12月中旬,成都关闭禁养区1344家养殖场(户),完成率为98.39%。对全市造纸、印染等73家企业开展水污染清洁技术改造,已完成67家。整治“散乱污”工业企业14148家。基本完成16家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市63个水污染物减排项目共削减化学需氧量2.488万吨、氨氮0.34万吨。中心城区黑臭水体治理全面完成,绕城高速内53段黑臭水体完成治理,市级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100%,全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356万吨/日。数据显示,1-11月,岷江、沱江成都流域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达到67.3%。

  为让市民出行更便捷更畅通,成都从严治理“七乱”等交通违法行为,推行“路口提效、路段提速、路网扩能”交通治理模式;加快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实施中心城区慢行交通系统建设;加快公交都市建设,构建市域高快速路网体系,全面推广小街区规制,强化静态交通管理。地铁通车里程达到141公里,公交出行分担率从2013年的28%提升至33%,全国拥堵指数排名较一季度降低9位,成都市共享单车累计注册用户总数已超千万人,日活跃用户也在百万量级……从数据中可以看出,绿色交通、绿色出行,正在成为成都时代新风尚。

  如何高标准扮靓蓝绿交织、望山亲水的生态空间?留白增绿不可或缺。为能让市民“慢下脚步、静下心来,亲近自然、享受生活”,成都全面启动生态区、绿道、公园、小游园、微绿地五级城市绿化体系建设。同时,世界最长的城市慢行系统和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等重大生态工程项目,正在全面开工建设。另一方面,深入推进“大规模绿化全川”成都行动,扎实推进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不断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截止12月中旬,全市林地保有量达到39.5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39.1%,森林蓄积量达到3367万立方米,湿地保有量达到2.86万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3.9平方米。

  城市发展更有温度、市民生活更有质感的成都,形成强大的吸引力、感召力,正越来越赢得海内外广泛认同,越来越凝聚起广大干部群众的向心力,越来越激发起全市人民的蓬勃干劲。2017年,成都跃居全球化与世界级城市研究机构“世界城市评级”Beta级,跻身世界百强;在美国米尔肯研究所发布的《中国最佳表现城市报告》中位居第一;在《2017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上位居“新一线”城市榜首。

  生态财富是最大财富,绿色家园是最美家园。只有把绿色作为最鲜明的底色,以绿色统领经济社会发展,才能实现行稳致远的发展,才能赢得永续发展的未来。(林灏先)

编辑: 贾宜超

评论:让绿色发展成为成都鲜明底色

生态财富是最大财富,绿色家园是最美家园。只有把绿色作为最鲜明的底色,以绿色统领经济社会发展,才能实现行稳致远的发展,才能赢得永续发展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