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有温情有诗意 “厕所革命”擦亮成都城市底色(图)

2017-11-29 10:24:00来源:成都日报

  锦里景区入口旁的公厕青砖白墙透出古色古香

  菊乐路口的公厕像一座“花房子”

  高升桥小游园公厕,科技内涵丰富

  武侯祠博物馆内的厕所,有着人性化的关怀体贴,这里有“第三卫生间”、老年人专用厕位、婴儿护理台;有着渗透着历史感的绿意浓浓,这里有一棵被围在玻璃窗里的古老大树,在厕所修建时就有了,为大树生存着想,园方没有挪动。

  这样的厕所,有温情、有诗意,无怪乎成为了游客拍照留念的胜景。

  小厕所、大民生,从某种程度上说,公共厕所是城市展开的一张名片,打开的一扇窗口,透过这个窗口,不仅能看见一个城市的物质文明建设、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也能一窥政府的管理力和执行力。

  而随着成都掀起的这一场城乡“厕所革命”,新建、改造一批环卫公厕,提升公厕服务步伐不断加快,这样有着“鸟语花香”、温情脉脉的厕所已然出现在了城市的大街小巷,不仅让游客对这座城市有了更深的“惊艳”感,更让市民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新建改造】

  细化年度建设任务 加大存量公厕 人性化改造力度

  科学规划布局是实施城乡“厕所革命”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要从源头解决公厕数量不足、分布不合理等问题,我市首先在规划上做足“文章”——编制完善城乡厕所规划并落实公厕控规,依法查处改变公厕用地属性、变更公厕点位或“规而不建、规后乱建”等违法违规行为。目前,我市锦江区、武侯区、青羊区、成华区、金牛区及高新区已完成公厕布点规划,并落实控规,规划平均设置密度约为4.7座/平方公里;天府新区、龙泉驿、青白江、新都、双流、都江堰、彭州、邛崃、金堂、新津、大邑11个区(市)县相继完成专项规划编制。

  城市的底色是宜居性。可以说,厕所看似不登大雅之堂,却最能体现个体尊严。通过在增量上下功夫,2015年以来,我市已经新建公厕500余座、改建600余座。只有提升量和质,于市民上厕所而言,将会是少一分狼狈尴尬,多一分优雅从容。为此,今年以来,我市又进一步实施“城乡‘厕所革命’四年攻坚行动”,细化年度建设任务,针对部分人口密集区公厕数量不足的问题,采取集中补建。各区(市)县城管部门更是对符合城市控规单独建设的公厕,办理划拨供地手续并按照基本建设流程建设固定式厕所,对无公厕控规但市民群众如厕需求强烈的区域,设置活动厕所。

  全面改造升级让公厕更加地人性化、便利化。我市加大了存量公厕人性化改造力度,提高女厕位比例,增设“第三卫生间”和无障碍设施、母婴设施、儿童坐便器等,着力为残障人士、老人、小孩等特殊群体使用公厕提供便利。同时,规范公厕厕位尺寸,改善通风、采光、除臭条件,合理设置管理间、工具间,规范设置公厕标志,美化公厕内外环境,打造一批示范公厕。完善农村改厕扶持政策,引导农户改建卫生厕所,提高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

编辑: 郑轶

有温情有诗意 “厕所革命”擦亮成都城市底色(图)

值得一提的是,公厕为环卫工人也提供了更加人性化的设计,在环卫工人休息室配备了微波炉、空调、沙发茶几、淋浴房等,供周边环卫工人等户外工作者使用。”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现在公厕有4个蹲位、1个残疾人卫生间、1个环卫工人休息室、1个管理间,基本上可以满足群众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