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脱贫攻坚 宜宾6年脱贫65.17万人

2017-05-24 09:51:00来源:华西都市报

宜宾市按照户建卡、村造册、乡立簿、县归档的要求,全面建立了扶贫对象信息档案。罗友莉摄

“五补五改”财政资金使用方式让贫困户有了更好的发展。罗友莉摄

兴旺村结合地方自然禀赋、产业基础、区位条件,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发展水产养殖。罗友莉摄

  宜宾市属国家乌蒙山连片特困地区,其中屏山县是国家乌蒙山连片特困地区县,高县、筠连县、珙县、兴文县是四川省乌蒙山连片特困地区县。如何确保2019年全面脱贫?如何实现到2020年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面对这一重任和重重困难,宜宾人民迎难而上。

  转变思路 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

  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宜宾从转变扶贫思路开启了新阶段的脱贫攻坚工作。“扶贫思路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进行了转变。”市扶贫移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扶贫工作由开发式扶贫到开发和保障式扶贫有机结合的转变,由重专项扶贫到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并重的转变,由解决温保到脱贫防止返贫致富奔康目标的转变。

  正是扶贫思路的转变,使得宜宾脱贫攻坚之战有了更为准确的战略战术。首先是解决“扶持谁”的问题,在坚持贫困标准的前提下,宜宾探索了“统一标准、宣传发动、规模控制、农户自主、群众评议、公示公告、审核审批、社会监督”的精准识别贫困村、贫困人口的“阳光识别法”和“三比三看九不评”机制精准识别对象,并按照户建卡、村造册、乡立簿、县归档的要求,全面建立了扶贫对象信息档案。2014年,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宜宾市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实施细则》,并通过精准识别,共识别贫困人口37.33万人、贫困村471个、贫困县5个。

  从2016年一年的数据来看,全市持续开展精准识别“回头六看”,清退不合格9787户、28501人,新进贫困户4629户、40654人,全省市州清退率最低,锁定2015年底宜宾市贫困人口22.72万人,建立起贫困对象“六有”大数据信息系统,对脱贫攻坚工作起着重要作用。

  构建体系 从“单一”到“多元”

  扶贫对象虽然明确,但要扶起来难度依然很大。但宜宾敢于啃下硬骨头,从过去的基础扶贫、住房保障、产业增收、新村扶贫、能力提升、公共服务保障“六大扶贫”工程较为“单一”的扶贫体系,上升为“五个一批”、“六大兜底机制”和“10个专项扶贫方案”+N(17个)年度工作计划,全方位构建扶贫政策支撑体系,扶贫措施更加全面和有效。

  同时,为解决“扶什么”以及“怎样扶”的问题,宜宾坚持尊重群众意愿、立足地方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综合施策,切实提高扶贫精准性、实效性——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制定十年(2011-2020年)扶贫攻坚计划、“十二五”乌蒙山区域经济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和“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将扶贫规划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并与行业部门充分协调衔接。逐户分析致贫原因,因户施策,制定帮扶计划。

  二是积极探索载体。各地创造性地开展了“扶贫攻坚十大行动”、“三三工作法”等工作载体,连续实施了整村推进、连片开发、产业扶贫等项目,帮助286个贫困村建立主导产业,建设了236个扶贫新村。

  三是抓好工作结合。为彻底解决高山高寒、生存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发和影响生态环境区域的贫困户脱贫增收问题,结合城乡统筹、新村建设、彝家新寨建设,创新开展了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同时,建立了脱贫公示制度,逐年推进,逐户逐村脱贫销号,确保了“真扶贫、扶真贫、真减贫”。

  凝聚合力 举全市之力脱贫攻坚

  “只有坚持政府引、部门帮、社会扶,充分聚合各类帮扶资源,扶贫工作才能更好地推进。”去年脱贫的高县来复镇通书村的书记何勋的话很有代表性。宜宾正是聚全市之力在打一场脱贫攻坚的硬仗。

  在政府投入方面,近年来,市、县(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连续增长,特别是2014年在经济下行、财政短收的压力下,市级财政资金预算增长15%,达2300万元,县区财政扶贫资金逐年增长,专项投入达到3900万元。

  在行业部门投入方面,在行业资金整合上,把片区扶贫攻坚目标分解落实到交通、水利、国土等部门,作为行业部门职责,要求各行业部门加大片区县的项目资金安排。建立专项基金,专项用于特殊困难群众救济救助。

  在搭建平台方面,创新社会参与扶贫机制,广泛开展了千企万户爱心结对帮扶活动,打造“百企帮村”、“种子基金”和“栋梁工程”等社会扶贫品牌,调动了社会各界参与扶贫的积极性。

  在金融扶持方面,创新扶贫小额信贷,探索建立小额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和保证保险机制。实施金融扶贫惠农工程,推出“六方合作”机制,引导金融机构主动认领“九大金融产品”,整合不同渠道资金,实现帮扶多元化、效益化。

  在结对帮扶方面,市、县(区)班子领导和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驻宜部队等单位全部调整到精准识别的贫困村开展定点帮扶。17个中省单位、157个市级单位和37位市领导帮扶贫困村182个、贫困户4312户;全市落实驻村干部1930人,选派了贫困村第一书记471名。实现了贫困户户户有帮扶责任人。

  一系列举措足见力度之深,动作之大。随之而来的是看得见的成效:2014年脱贫8.66万人,2015年脱贫6.87万人,2016年脱贫6.13万人、退出75个村。全市贫困人口从2011年初的81.85万人,减少到2016年底的16.68万人(动态管理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从18.7%下降到3.7%。贫困村逐步实现向“四好村”迈进。屏山县、翠屏区荣获四川省2016年脱贫攻坚先进县,建立了翠屏区明威乡“三建三带”模式、江安县麻衣村“麻衣模式”和筠连县春风村“春风模式”。

  回望宜宾脱贫攻坚路,市场主体带动脱贫模式、优势互补带动脱贫模式、股权造血增收带动脱贫模式、跨村联建支部带动脱贫模式、“借牛还牛”资产收益扶贫模式、“五补五改”财政资金使用方式等创新内容与经验成为脱贫致富的好经验,引导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今年,是脱贫攻坚全面突破的关键一年,全市6.73万贫困群众需要脱贫、180个贫困村需要退出,21.66万已脱贫群众和75个已退出村需要巩固提升。宜宾人民将不忘初心、不负重托,举全市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硬战。

  李丽龙罗友莉华西城市读本记者田富友 伍雪梅

编辑: 郑轶
关键词: 贫困村;宜宾;贫困户;扶贫攻坚;识别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