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易地建新村“桃源”新生活

2017-04-20 14:58:00来源:四川日报

理塘县高城镇长寿街的牧民丹珍(右)和丈夫洛绒邓珠在家里用上了干净的自来水。  叶强平 本报记者 李向雨 摄  (资料图片)

2016年11月2日,遂宁市中心医院派驻康定市人民医院的城乡医疗对口支援医疗队,深入新都桥镇呷巴乡自弄村特困户彭措拉姆(右一)家义诊,并向她捐赠了衣物。  钟敏 摄(视觉四川)

  受益于藏区六项民生工程计划,巴塘县地巫乡119户群众将搬新家

  □韩国梁本报记者 钟振宇 徐登林

  4月18日,巴塘县夏邛镇架炮顶村的工地上,一台台运输车来回奔忙,近百名工人正不停忙碌,一座座新藏房在工人们的巧手下已现雏形。

  这里是巴塘县最大的易地搬迁项目——地巫乡整村搬迁工程,它还有个诗意般的名字“桃源地坞”。项目完全竣工后,这里将安置该县近两百公里外的地巫乡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和受地灾影响的群众,共计119户。

  119户群众将搬新家

  4月14日,到巴塘县城参加亲戚婚礼的地巫乡坝伙村村民毛雨多吉和妻子扎西拉姆专门抽时间,到夏邛镇架炮顶的工地上转了一圈。看着呈现在眼前的崭新藏房,毛雨多吉难掩内心喜悦,“我们一家做梦都想搬出以前那个地方,再过几个月,就要搬过来开始新生活了。”毛雨多吉说。

  毛雨多吉的家在地巫乡坝伙村,因为房屋建在山边,受山体滑坡等地灾影响,他家的房子裂开了一条很大的口子,修补了几次后,还是无法入住,最后只好到亲戚家借住。“每年夏天遇下雨,我们就担心房子会垮塌,也想过改建房屋,但是那里想找块建房的地都不好找。”毛雨多吉说。

  地巫乡党委书记扎西彭措告诉记者,在他们乡受地灾影响的群众有75户。除地灾外,产业无法发展、交通无法打通、缺水等难题制约着地巫乡的一些群众。“乡里进行了摸底排查,符合精准扶贫移民搬迁政策的群众有44户,基本上都是路不通、没产业、又缺水、生活确实艰难的住户。”扎西彭措说。

  为了彻底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难题,巴塘县充分利用省上出台的“藏区六大民生工程”这一政策,加上成都市双流区对口支援的助力,帮助地巫乡的119户群众实行易地搬迁安置。2016年初,易地搬迁工程正式启动。

  打造藏家风情旅游新村

  项目建在巴塘县城边上,综合考虑产业发展、地形地貌和民俗文化,巴塘县与双流区将这一项目定位为“桃源地坞”,重点发展一三产业互动,打造独具藏家风情的旅游新村。

  记者现场看到,桃源地坞美丽新村的建筑风格,遵循了当地藏房的设计,既考虑了居住,更考虑了以后的发展。“现在一期已经完成建设,二期也马上启动,预计今年10月前能完成首批入住。”扎西彭措说。

  住进好房子,这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让易地搬迁的群众真正过上好日子。

  “这个新村将按照城市小区的模式来管理。”巴塘县扶贫移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新村建起来后,将与村民签订村规民约,真正打造一个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藏家新村。

  产业是易地搬迁的关键和核心。这段时间,毛雨多吉一直在忙着筹划,他准备和县城亲戚一起,将他家的新房打造成一个藏家乐,通过发展旅游餐饮致富。

  “现在一手抓房屋建设,一手谋划新村的产业发展!”扎西彭措说,桃源地坞是一个一三产业互动的新村,重点以桃花、果木产业为主,搬迁入住后村里将成立专业合作社,发展旅游经济。同时,结合新村毗邻国道318线的优势,鼓励和支持群众发展藏家乐和庭院经济,让群众过上好生活。

  双流区援建巴塘指挥部干部赵浦说,六项民生工程计划中的很多项目都覆盖到了这个安置点,比如文化建设规划了弦舞广场、桃源广场和红星广场,其中弦舞广场通过浮雕等方式融入了十八军进藏、民族团结一家亲等元素,桃源广场还设有特色农产品交易中心等。

编辑: 贾宜超
关键词: 桃源,新村,易地搬迁,巴塘县,地巫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