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四川分网 > 四川分网 > 焦点图

央广网

鸡毛信前身是“火柴信”三根火柴表示万万火急

2015-08-30 15:50:00 来源:华西都市报

  在温江安享晚年的贾宪刚。

  儿童团要开大会,提着刀,扛上红缨枪,集合村头打谷场,“小小八路”英姿爽。———抗日民谣《抗日儿童团》

  温江老人曾是抗日儿童团成员 王二小家住隔壁上庄村

  海娃站在山顶上,腰里插着羊鞭,双手攥着红缨枪,目光炯炯。鬼子脑袋一冒出来,他立马拉下“情报树”,后山腰的狗娃跟桂妞,看见树倒了,马上拉倒稻草人。村子里人一看就懂,鬼子要进山了!

  看过电影《鸡毛信》的人,对这一经典桥段自然不陌生。但对年届83岁的贾宪刚来说,这不是桥段,而是烽火童年的真实写照。“鸡毛信之前是火柴信,一根火柴是火速,两根火柴是十万火急,三根火柴是万万火急。”作为抗战时期平西儿童团的一员,贾老他们的童年是:放哨、站岗、除奸、送信……

  17岁那年,他跟随西北大学绥蒙分校来到四川,从此就再也没有离开,现今定居成都温江区柳城大街。时值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他回忆起那段往事。“王二小就是我们隔壁上庄村的,牺牲的时候才 12岁。”

  全家都是抗日战士 10岁不到加入儿童团

  抗日战争爆发的那一年,贾宪刚5岁。他的家乡——河北省涞水县李各庄,距离卢沟桥仅50余公里,“七七事变”之后的3个月内,平西地区相继沦陷,大好河山笼罩在血雨腥风之中。

  “我全家人都是抗日战士,”跨越大半个世纪,谈到自己的家庭,贾老仍然充满了自豪,他告诉记者,他的父亲是村里的第一个党员,母亲是抗日妇救会会员,大哥是村里儿童团的指导员。

  抗日儿童团是广大抗日根据地在抗战中成立的儿童组织。儿童团团员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生产,同时也担负着“宣传抗日”“侦察敌情捉汉奸”“站岗放哨送书信”等任务。

  加入抗日儿童团时,他还不到10岁。“大哥是指导员,当时也就10来岁,”贾宪刚清楚地记得,他所在的李各庄村儿童团,共有30多个成员,年纪在5岁到10来岁之间,主要是村里100多户人家家里的小孩。

  1938年3月初,晋察冀军区第一支队政委邓华率三大队进入斋堂川,创建北平第一个抗日根据地——平西抗日根据地,贾宪刚所在的儿童团在村头列队欢迎。“我们穿着灰色红军服,模仿八路军戴着八角帽。那个衣服很硬,是用苇根煮染的土白布,但大家是真高兴呀。平西抗日根据地是聂荣臻将军建立的五大抗日根据地之一,抗日青年去延安,我们李各庄是重要通道。”

  岗哨旁,小树上,挂个小黑板扫文盲,有敌情,送信忙,伤员来了,送茶汤。———抗日民谣《抗日儿童团》

  王二小住隔壁村牺牲不到12岁

  对抗日儿童团来说,童年弥漫着战火硝烟。

  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时期,在全国19个较大的抗日根据地,基本都建立了儿童团。其中,1940年,陕甘宁边区有7万儿童团员,苏北解放区有18万儿童团员,华北抗日根据地有60万儿童团员。抗战小英雄王二小、送鸡毛信的海娃、白洋淀的小兵张嗄……这些耳熟能详的故事,都是当时儿童团抗战的写照。

  “王二小就是我们隔壁上庄村的,牺牲的时候才12岁,”贾宪刚回忆,电影《鸡毛信》中的主人公海娃,就是当时整个平西儿童团的一个缩影。“海娃就是我们平西儿童团员的真实故事,鸡毛信之前是火柴信,我自己就送过。”

  平西抗日根据地虽然靠近北京,但因位于太行山东麓,山高谷深、林密、道路狭窄,面对瞬息万变的敌情,“火柴信”应运而生。“一根火柴是火速,两根火柴是十万火急,三根火柴是万万火急,火柴多少决定了速度和机密度。”

  他说,1940年以后,日寇对根据地经济封锁禁运,没有了火柴,才改用的鸡毛,于是有了鸡毛信。“就跟电影里一样,信后面粘的鸡毛越多,信件就越紧急越机密,”同时,儿童团员人小隐蔽性好,容易伪装成放羊、割草、砍柴,所以小小的他们担负起了传递情报的重任。

  在贾宪刚的记忆中,1942年,日寇出动5万兵力扫荡平西根据地,当时的“鸡毛信”最多,主要内容是通知日寇行程,提醒乡亲们转移。一次,日寇进攻到距离贾宪刚所在村30公里的蓬头村,为了通知驻在淮北村后方的医院转移,贾宪刚和另一个儿童团员伪装成拾粪,揣着鸡毛信,他们翻过淮北领,顺着羊肠小道溜到后方医院。“因为缺少医药,那些为了保命而截肢的伤员,抱着自己的断手断脚一直哭,真的太惨了,他们年纪也不大呀。”

  小河边,山岗上,村头处,岔道旁,处处有儿童团员来站岗,查路条除奸忙。———抗日民谣《抗日儿童团》

  儿童团员村头站岗检查过往行人路条

  虽然身处抗日革命根据地,抗战期间,李各庄村还是被敌方投掷了炸弹160多枚,为了躲避空袭,村民们有了自己的一系列对抗方式。

  在贾宪刚的记忆中,每天天不亮,村里人就都起床吃饭,然后举家来到山上,劳作的、学习的、各不干扰,等到天黑透了再回家。同时,为了避免汉奸和叛徒混入根据地,儿童团的团员们在村头岔道站岗,检查过往行人的路条。“那时候没有身份证,出村子都要村里开路条,条子上写’兹有某某村村民某某,因为什么事到某某村’,遇到没有路条的,我们一吹口哨,附近的大人就会来抓他们。”

  至今,他仍唏嘘不已的,是日本人会抓来一些小孩,训练他们伪装成难民混入根据地,然后投毒或者窃取情报。“不过,在我们村子没有成功的,那些小孩被发现之后没法回去了,就留下来和我们一起上抗日小学,后来还成长为了抗日积极分子。”

  彼时的抗日小学,是一间烂房,一座破庙,或者干脆是一片树林,一块河滩,一处山坡,老师都是参加过“12.9”运动的年轻大学生。对于儿童团的队员来说,他们在学校是小学生,在村上就是小先生。白天上课,晚上在夜校教抗日队队员识字,中午休息时教妇救会识字班的人识字。甚至在村口站岗的时候,儿童团都要挂上一块小黑板,教路人识字,每个字念三次才放行。

  “卢沟桥上炮声响,日寇侵犯我中华。平西人民齐奋战,鬼子没有好下场。儿童扛起红缨枪,站岗放哨送信忙。”说着说着,贾宪刚就念起了幼时的童谣,此时已是满头华发的老人,看着楼下嬉戏的小孩,眼神悠远了,笑容暖暖的。

  华西都市报记者张路延见习记者杜江茜

编辑:贾宜超

关键词:鸡毛信;平西;王二小;抗日儿童团;七七事变

说两句

相关阅读

男子在成都多处公交站贴鸡毛信寻四川首富之女

2014-06-21 02:03:00

地震是一次聚散离合 “鸡毛信”联系你我他

2013-12-30 09:50:30

抗日战游保家卫国 首款战棋《新鸡毛信》6月开启

2013-05-28 17:40:26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备0506576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54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