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首页

一键登录

首页  |  快讯  |  新闻  |  评论  |  财经  |  军事  |  科技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生活  |  公益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社区

四川分网 > 四川分网 > 焦点图

成都治污“狠招”:看见污染就灭

2014-11-02 08:18:00  来源:华西都市报  说两句  分享到:

市长论坛现场。(主办方供图)

  11月1日,中国生态文明论坛成都年会在温江举行。作为此次年会的“重头戏”,“市长论坛”备受各方关注。来自成都、南京、杭州、宁波和珠海的5名副市长,就“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绿色转型”为主题展开“舌战”。作为此次论坛的东道主,成都派出了分管环境保护、城乡管理等领域的副市长刘守成“迎战”。在谈及治理环境的“狠招”时,刘守成打趣说,只要是污染的东西,“看见什么灭什么”!

  副市长说

  5 城副市长晒环保“经验”

  成都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治理城乡环境,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成都市副市长刘守成说,过去成都市的环保机构,最低只在县一级,“十几个人能干出什么?”近年来,随着生态环保机制逐渐完善,在“不增设机构、不增加编制”的原则下,把环保有关职责落实到全市317个乡镇(街道),真正实现基层环保网格式覆盖。

  刘守成表示,明年《新环保法》实施后,9条对管理者的“约束”,定会倒逼管理者在治理上更上一层楼。依法治理环境,是刘守成关注的重点。他强调,在成都,企业得遵守法律,若违反,必然付出代价,“比如,工业必须进园区,不能想建就建”。

  对于未来的环境治理,刘守成认为应是市民生活方式的转变。他说,目前成都的机动车数量超过300万辆,仅次于北京。未来成都将会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引导市民改变生活方式,乘坐公共交通出行,减少私家车上路。南京

  为治理环境出台14部法规

  南京市副市长陆冰上台后,先晒出一串南京的城市荣誉:国家级生态市、公共交通出行率达45%、垃圾分类全面推进、煤炭排放量负增长……“其实,这些成绩均源于法律约束。”他说,为了治理城市环境,南京先后出台了14部法规,以铁腕倒逼工业转型,“我们可以不要城区的GDP,但一定要生态环境”。

  据了解,每年南京市的财政收入,有近1/3用于生态建设。同时,南京又是重化工业较发达的城市,对煤炭的需求很大。一边是环境,一边是经济,南京的转型期该如何度过?陆冰直言:“摈弃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提高企业准入标准。”杭州

  发展低碳“智慧型”经济

  作为长三角区域的经济大市、资源小市,杭州在治理环境上有何经验?“在我看来,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相冲撞,如同左右手博弈。”杭州市副市长张耕说,杭州的“智慧型”经济发展模式,就能避免两者冲突,“这种经济体既低碳又可循环,还没有脱离杭州的能力”。何为“智慧型”经济?张耕解释称,是一种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为先导的经济模式。

  谈及生态治理问题,张耕表示,今年杭州主抓水环境治理。“我们建立了‘河长制’,各级4套班子的领导为‘河长’,我自己就是钱塘江的‘河长’,治理不好要负责。”宁波

  超过七成企业排污要收费

  宁波是浙江省的工业大市,重工业比重超过70%。“我们该怎么转型?”宁波市副市长万亚伟以5个字总结:关、拆、减、禁、转。“就是要关闭治污无望的企业,拆除违法工业建筑,重点排污企业节能减排,划定保护区禁工业,转变生产方式5大要点。”

  说起治污“狠招”,他认为必定要以“重拳”相击。“收排污费,宁波超过70%的企业都要交排污费。”此外,宁波的排污企业,在排污时需进行“刷卡”。万亚伟透露,未来宁波的控污将更为严格:必须达到世界最佳的排污标准。珠海

  规划未来50年生态蓝图

  珠海市副市长潘明说,珠海率先在全国出台《珠海经济特区生态文明促进条例》,用体制、机制和法制来保护生态环境。“要说珠海的GDP,我们感到惭愧,但说起生态环境,我们肯定是自豪的。”潘明坦言,这种发展模式,得到了百姓的认可。

  谈及未来的城市发展道路,潘明说,去年,珠海聘请了新加坡城市设计专家,为该市编制了未来50年的蓝图。其中不乏城市人口、城市规模和生态环境。

  专家观点缺水城市不宜过度建人工湖和人工湿地

  在城市建设中,不能片面追求区域水生态环境的表面改造,人为导致水生态环境的恶化,不能过度建设水生态景观,大搞人工生态湖、人工水系、人工湿地。

  11月1日,在中国生态文明论坛成都年会的水生态文明·科技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建云表示,在城市建设中,不能片面追求区域水生态环境的表面改造,人为导致水生态环境的恶化,不能过度建设水生态景观,大搞人工生态湖、人工水系、人工湿地。

  建设湿地前最好做充足调查

  张建云说,湿地离不开水源,特别是在我国的北方缺水城市,本来水资源已经很短缺,拿本该给人喝、给农业灌溉的水去搞人工生态湖和人工湿度,这种做法并不适宜。

  有专家认为,在建设湿地前应该做充足的调查。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陆健健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表示,湿地设计前期调查对于后续工作成功开展非常关键。

  成都水资源丰富适合建湿地

  “成都的水资源丰富,很适合打造人工湿地、人工生态湖等。”张建云说。

  资料显示,成都的年平均降水量为759.1-1155.0毫米。其中,降水量达1000毫米的区市县有:崇州、都江堰、蒲江、邛崃、大邑。岷江水系、沱江水系横穿成都境内,青衣江水系擦肩而过,大小河流150余条,总长1500多公里,成都市的水系本就十分发达。在优厚资源的基础上,成都早已是一个被湿地公园“包裹”的城市。

  据初步统计,成都的生态湿地公园,包括青龙湖生态湿地、清水河生态湿地、江安河生态湿地、三圣乡生态湿地、龙潭湖东郊生态湿地、北湖北郊生态湿地、新世纪公园生态湿地、上府河生态湿地、白鹭湾湿地公园等。

  今年,四川拟建红原曲登塘、阿坝多美林卡、松潘岷江源、大凉山谷克德、绵阳三江湖、平昌驷马河、蓬安嘉陵江、隆昌古宇湖8个国家湿地公园。

  用可渗水地面材料能防内涝

  每到汛期,不少城市都面临城市内涝的问题,成都也不例外。中科学院院士,中科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崔鹏表示,采用可渗水的地面材料,能有效防内涝。

  “现在城市的街道都是水泥铺成,雨量一大就容易积水。”崔鹏说,以前的泥土路上就很少出现这种问题。因此,如果街道都选用可渗水材料,这一问题必将缓解。华西都市报记者殷航刘秋凤

  原标题:成都治污“狠招”:看见污染就灭

编辑:贾宜超作者:

参与讨论

我想说

相关新闻

头条推荐

关闭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