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给大龄“星儿”更好的未来

2018-04-25 10:16:00来源:四川日报

  “世界自闭症日”来临前,宋志华受邀来到成都市龙江路小学,和孩子们互动交流。

  在儿童能力训练中心,宋志华(右)协助康复教师,帮助其他自闭症孩子进行训练。

  宋志华在儿童能力训练中心做义务的图书管理员,这份“工作”让他快乐而满足。

  多年为儿子的付出与努力,让母亲饶立群深感疲惫。

  29岁的宋志华是一位需要更多庇护和照顾的“大孩子”。

  3月28日下午,成都市龙江路小学音乐教室里传出钢琴曲优美的旋律。10多名四年级的孩子合着琴声唱起歌。弹钢琴的是29岁的宋志华,他是自闭症患者。

  看着孩子的身影,宋志华的母亲,成都市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副主席饶立群眼里泛起感动的泪花。“我希望孩子能有一个适合的工作,过些年我老了,他能有个适合的地方托养。”饶立群拉着一旁的教师吴让洁,发出感叹。熟悉她的人才知道,这句话背后是一位母亲近三十年的坚守与努力,更是对未来的忧心和期盼。

  多年来,饶立群为儿子的成长操碎了心。“儿子越来越大,劲儿也越来越大。小时候他发脾气还能管得了他,现在不行了。”在个头近1.8米的儿子面前,她显得很瘦小。更大的烦恼在于孩子的未来。饶立群介绍,有职业能力的大龄自闭症患者是极少数,大多数大龄自闭症无法就业和取得收入,患者家庭长期面临巨大的经济和精神压力。

  从事自闭症干预研究多年的成都市武侯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蔡晓莉介绍,社会对大龄自闭症患者是否胜任某些工作抱有怀疑。事实上,自闭症者参与就业在一些发达国家已有成功的案例。

  相较于饶立群,邱娅家的情况则好一些。她31岁的自闭症儿子吴秋实凭借过人的钢琴技艺,获得了国内外很多大奖,已经受邀在成都多家学校和合唱团做钢琴助教和伴奏员,有较稳定的收入。但邱娅依然对儿子的未来仍有些许忧虑。毕竟,即便是像秋实这样的自闭症患者,也终身需要社会的帮助和支持。她希望建立针对大龄自闭症患者的专业庇护就业机构,让自闭症患者习得一技之长,成为能依靠劳动获得尊严和价值的人。

  “人们把自闭症儿童叫做星星的孩子,他们就像夜空中的星星,更需要得到爱的照耀。自闭症患者的照料和救助是终生的,患者从成长到上学甚至再到受职业培训、工作就业,是个系统工程。”蔡晓莉希望,自闭症患者能得到社会更多的关爱与宽容,帮助他们摆脱困境,提高生活质量。本报记者 肖雨杨 摄

编辑: 郑轶

给大龄“星儿”更好的未来

“世界自闭症日”来临前,宋志华受邀来到成都市龙江路小学,和孩子们互动交流。从事自闭症干预研究多年的成都市武侯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蔡晓莉介绍,社会对大龄自闭症患者是否胜任某些工作抱有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