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兴巷通过“微创”改造,面貌彻底变了样

  家门口就堵车、回家停车太难、老旧院落没有专业物管、下水道堵塞没人管……

  老街区该如何重新焕发青春?今年7月,在郫都区郫筒街道党工委的引领下,位于郫筒街道老城区的奎星楼、岷阳、一里桥、石牛和宋公桥5个社区决定建立老城活化联盟,一起面对社区问题,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服务,用“微创”方式进行释放、缝合、激活,让这些老旧街区、院落实现从“活起来”到“火起来”的转变。

  5个社区齐牵手

  让老街区“活起来”

  “老城活化联盟的成立,注重顶层设计,意在打破社区边界,开放共享,激活沉睡的资源,共同解决社区发展治理中的共性问题。”郫筒街道党工委书记杜攀介绍,奎星楼、岷阳、一里桥、石牛和宋公桥社区在社区治理中都各具特色。

  如奎星楼社区便民十八匠,一元微公益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磨刀等便民服务;岷阳社区的微能岷阳五微工作法,用墙绘实现老旧院落微更新,社区居民感受到了身边的变化;以及一里桥社区的“1331”居民自治工作、石牛社区的“新型物业”、宋公桥社区的“益加公益”平台等,都从不同角度满足了居民的多元需求。

  “5个社区在社区发展治理过程中,各有优势和品牌,联盟将各社区发展治理的探索进行整合,多角度面对老城活化议题,充分发挥优势互助的功能,整合力量塑造老城活化品牌。”杜攀说,新联盟的成立将更好地解决老城区居民诉求,让社区服务走进居民院落。另一方面,联盟的成立搭建了议事协商平台,实现了政府部门、区域化成员单位、社区居民的联动,通过党建引领作用,能更好地运用各个社区活化空间、活化能人、活化企业、活化基金等共同解决问题。

  旧街区微更新

  老城实现从“活”到“火”

  每天清晨,70多岁的张婆婆都会在奎星楼社区南兴巷店铺卷帘门“哗哗哗”开启的声音中醒来。南兴巷一头紧挨郫都商业街星光大道,另一头是学生集聚的郫都一中,从她家的窗户就能远眺这片街区繁忙的景象,算得上是身处郫都老城的“黄金路段”。

  但就是这样的“黄金路段”,张婆婆的儿女们却怎么也不肯搬回来住,原因很简单:住得不舒服,“推开窗户,楼下都是乱糟糟的,每次出门经过南兴巷时几乎都要堵车,道路窄、路面也坑坑洼洼。”挑起家门口的毛病,张婆婆的女儿几乎“刹不住车”。

  而奎星楼社区用“修”替代了“拆”。道路两旁重新规范了机动车停车位,乱糟糟的广告牌不见了,街沿上的文艺雕塑、墙上生动的彩绘、树上五彩斑斓的霓虹灯勾勒出夜景基调……在尊重原有肌理的前提下,用一套“微创手术”进行改造,仅30天就让150米长的南兴巷街区面貌彻底变了样。环境变好了,张婆婆的儿女们又搬回来了,张婆婆也逢人就夸自己身边的这一巨大变化。

  “比起大拆大建,微更新式的修复要容易得多。”在奎星楼社区党委书记李蓉看来,像这些对郫都人有特殊意义的地方就应该保留下来,留住老百姓的城市记忆。她说,要将老城活化,前提就是修缮其外表,提升其价值。

  奎星楼社区老街区的改造,巧妙地实现了老城活化,有效解开了老旧城区的改造“症结”。而这只是奎星楼社区作为郫筒街道老城活化联盟成员让老街区重新焕发青春的举措之一。“下一步,联盟还打算推行老旧院落共享物业、共享停车位等。”郫筒街道党工委委员、组织委员巫楠举例说,比如联盟成员石牛社区就将通过打造“新型物业·和谐石牛”便民服务项目,让辖区内水电维修志愿者组成便民服务队走进老旧院落,居民实现物业共享。

  刘刚钰 本报记者 赵一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