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闭关14年 成都乌木雕出华夏5000年

2017-12-26 08:12:00来源:成都商报

  乌木雕刻的《两河木雕艺术长廊》,总长度3.6公里

  工匠师傅吴江权正在雕刻

  ■中华两河文化木雕艺术长廊全长3.6公里

  ■历时14年,耗资十多亿,数百位专家学者、画家、工匠参与

  ■沿着长江、黄河轨迹,书写华夏5000年历史

  ■涵盖地理、科技、人文、宗教、民俗、劳作、生息、服饰、艺术……

  白炽灯下,木屑飘洒,吴江权手握刻刀,不急不缓,刀锋所到之处,山峦起伏、江河流转……

  近日,成都市的一处工厂内,“当当”之声渐渐稀疏,画师工匠陆续离场。工厂顶棚下,深色木雕竖立起来,一排接着一排,连在一起,一幅名为“中华两河文化木雕艺术长廊”的巨型屏风初具雏形。历时14年,600多名工匠夜以继日,将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的历史长卷雕刻其中,刻刀沿着长江、黄河轨迹,让发生在中华大地的故事,浓缩在了3.6公里长的乌木浮雕之上。

  浙江工匠到成都 /

  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2017年,是吴江权在四川的第10年,和多数浙江老乡一样,他早已习惯了川菜的麻辣。2007年,他跟着老家的匠人,从浙江东阳出发,前往四川成都,“那时候,做木雕这行的都知道,成都有个‘大项目’,急着用人”。浙江东阳,以木雕竹编出名,这里的作坊多以家庭为单位,技术代代相传。对于成都崇州两河木雕艺术博物馆正在制作的乌木作品,大家一度认为,那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工程量太大”。崇州两河木雕艺术博物馆负责人李世平带着团队去游说,渐渐的,来到崇州的东阳工匠越来越多。

  昨日,吴江权站在工厂里,两侧都是乌木浮雕,高耸过头顶,他搭了木梯,坐在两块浮雕之间,伸长胳膊,左手举着雕花刀,右手上,锤头沿着画中山脊,调整着力方向,在他面前,不同型号的雕花刀放了20多把。他正在做收尾工作。木雕最开始平铺地上,竖立起来后,有些错位的地方,吴江权要挨个检查,进行修复。

  十年来,工厂里最多时有600多人一起工作,除去打磨、配料的工人,雕刻工匠最多时就有300多人。

  收集万吨乌木 /

  为这幅作品投入十多亿

  李世平早年学过木匠,接触乌木后,他了解到,这种千年前的古树,因地质突变而沉积地下,与空气完全隔绝,质地坚实、通体乌黑,木质更加致密,纹理更加古雅,防腐蚀能力极强。李世平开始收集乌木,谋划着用乌木雕刻一幅流传于世的艺术品。

  在工厂负责项目的李政回忆说,当时乌木价格还没有炒起来,很多砂石厂的老板,挖出成吨的乌木堆放在工地周边,“那时候买乌木都是一车一车买。”收集到上万吨乌木后,李世平决定创作一幅中华数千年历史故事的木雕作品,在乌木上展现长江、黄河流域各个省份的历史脉络。他透露,创作这幅木雕作品,前后投入了十多亿。

  筹建博物馆 /

  展示现代版《清明上河图》

  成都崇州两河木雕艺术博物馆更像是一个工厂。已经雕成的乌木画作,整齐排放,置身其中,仿佛徜徉山水之间。木雕上,描绘码头市集的场景神似北宋汴梁,水波涌起,艄公登上船头,伸手抓住岸边缆绳,人物神态、胡须衣帽,都被细腻刻画出来。从秦汉到唐宋,画风突变,画师们都通过浮云、草木、瀑布来进行过渡。

  不过,比起528.7厘米长的《清明上河图》,这幅木雕作品采用双面雕刻,一面就有1800米,双面长度有3600米,高度则达到2.7米。有681个《清明上河图》那么长。

  动工前,匠人用工程打印机将上面的人物放大3倍,然后在图纸上标注刻画位置、深度。随后,打坯的工组要将木头打出大样,这之后,修光的师傅才在上面做出细节,树木根茎,都要用小刀雕刻。完成之后,交给打磨组。 这么多年下来,一些师傅都已经青丝变白发。

  接下来,李世平将选择一个地方,打造一所博物馆,将这件作品展示给世人。

  专家团队 /

  这是国内最大乌木高浮雕

  从创作文稿到寻找画家,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专委会学术部主任左汉中一直参与,他赞叹这件作品“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是国内最大乌木高浮雕,在国内找不到第二个。

  中华两河文化艺术雕刻课题组成立后,左汉中负责南方部分的文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专委会主任孙建君负责北方部分,20万字的文稿花了2年时间来锤炼。

  选择木雕工匠时,专家团队也四处比较,“一开始我推荐湖南衡阳的工匠,但比较之后发现,做工不如东阳木工那么细。”前几天,左汉中再次来到工厂,参观了主体工程已经完成的巨制,这些高浮雕作品,人物栩栩如生,一些人物的耳环还能够拉动,这些细节让他赞不绝口, “工匠们对白描画进行了再创造,将自己的想法融入了进去。”让左汉中感动的是,这些匠人在收到画稿后,还会用电脑去搜索实物,“在雕刻木塔时,工匠们就通过照片来进行校正,对比之后,最终保证雕刻的质量”。

  他认为,木雕本身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件作品融合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是对传统文化传承和创造。用木雕的形式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文明,艺术雕刻长廊按照黄河与长江两河流域划分为《黄河文化》与《长江文化》两部分,涵盖地理、科技、人文、宗教、民俗、劳作、生息、服饰、艺术、交流等十个方面,置身其中,能够对中华历史文化有一个全面了解。“回到木雕本身,要摘下一个吉尼斯纪录,也是轻而易举。”

  成都商报记者 宦小淮

  摄影记者 王勤

编辑: 郑轶

闭关14年 成都乌木雕出华夏5000年

中华两河文化艺术雕刻课题组成立后,左汉中负责南方部分的文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专委会主任孙建君负责北方部分,20万字的文稿花了2年时间来锤炼。选择木雕工匠时,专家团队也四处比较,“一开始我推荐湖南衡阳的工匠,但比较之后发现,做工不如东阳木工那么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