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城市里子 成都今年建成21个地下综合管廊试点项目

2017-07-26 09:34:00来源:成都晚报

  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这样一座城市能像海绵一样,在降水时可自动吸水、蓄水,缺水时又可将水释放循环利用。如果说海绵城市建设是面上的活儿,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则是一座城市里子活儿。

  《实施“成都治水十条”推进重拳治水工作方案》提出,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打造海绵城市。到2021年,地下综合管廊建成不少于200公里。记者从市建委获悉,目前已有大源商务商业核心区综合管廊、新川大道综合管廊、金融城综合管廊等示范线建成,今年将有21个地下综合管廊试点项目建成。

  为何要建?

  避免“拉链路”

  管网检修更方便

  随着城市发展壮大,各类供水、排水、燃气、电力通信管网日益密布,这些蜘蛛网般的城市“血管”隐身在市民视线之外,一旦发生险情就像城市发生“血栓”,路面开挖不可避免,更对城市生活带来不便。为了维护地下管线,道路修好没几年就反复开挖,这种“开拉链”式的管理办法让不少市民头疼。地下综合管廊能有效解决城市道路反复开挖带来的诸多问题。成都市规划局总规划师万小鹏此前表示,通过引入综合管廊,还可节省大量空间。

  “地下综合管廊就是要在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涉及千家万户的电力、通讯、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市建委相关人士表示,地下综合管廊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道路不需要“开膛破肚”。万小鹏介绍,除了现有管线在此安家,还为今后新增的管线预留了空间,不用开挖道路,维护也更方便,通过建立动态的维护系统,引用机器人技术,还能对复杂的管线进行智能化动态巡检。

  如何治水?

  结合海绵城市

  设排水舱回收利用雨水

  根据城市建设发展要求,成都将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结合起来共同推进。就在去年,成都成为第二批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将地下综合管廊作为一种载体,成为实现海绵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

  成都结合道路改造的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对人行道及绿化带进行“海绵化”设计,小雨时“渗、滞、蓄、净”。中雨来临时,可利用地下综合管廊排水舱对雨水进行收储,同时设置回用水泵进行雨水回用。大雨时通过地下综合管廊的排水舱将雨水排放至河道水体。成洛大道地下综合管廊、日月大道地下管廊等工程,在实施地面道路改造时采取海绵化改造,雨水汇水区域划分与现状地形,在各排水分区考虑不同的措施,使道路发挥其“海绵”功能。

编辑: 郑轶
关键词: 地下空间,排水分区,地下商业街,城市土地,地下管线

城市里子 成都今年建成21个地下综合管廊试点项目

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这样一座城市能像海绵一样,在降水时可自动吸水、蓄水,缺水时又可将水释放循环利用。成都结合道路改造的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对人行道及绿化带进行“海绵化”设计,小雨时“渗、滞、蓄、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