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之声 为公众而来

央广网北京9月17日消息(记者 安垚)对于房企而言,“三道红线”无疑是近年来最重磅的政策之一。现在“三道红线”实施已超过一年,2021年的中报显示,不少房企都实现了“降档”。不过,对房地产的金融监管仍在持续升级。

有消息称,监管部门已将“三道红线”试点房企的商票数据纳入监控范围,要求房企将商票数据每月上报。

所谓商票,也就是商业承兑汇票,是由企业开出的一种无担保短期票据。简单来说,商票可以理解为房企向供应商打的“欠条”,并且可以在到期前作为有价证券在市场中转让,具有可流通性。

对于房企来说,用商票来支付上游供应商的款项,可以暂时缓解账期压力,并且商票一般不计入有息负债,签发程序简单快速,监管部门对其的约束和管理也相对较少。

近年来,在房企其他融资渠道受到严格管控的情况下,商票规模持续上升。据克而瑞统计,77家样本房企应付票据规模从2016年的750.74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4040.95亿元,复合增速52.3%,历年增速均维持在30%以上。

不过,作为一种变相的融资手段,商票也隐含着一定的金融风险。今年以来,多家房企因为缺钱,陷入商票到期不能兑付的风波中,而商票的持有人通常也没有很好的方法维权。

商票依靠房企自身信用背书,虽然可以解决一时的现金流问题,但过度使用不仅可能增加企业债务违约风险,透支企业信用,还将面临一定的政策风险。

将商票纳入监管,无疑将使房企进一步控制债务,保持安全的财务水平,并有利于推动整个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除了商票之外,对房地产行业的资金监管还在持续完善升级。

在第二轮集中供地中,规范购地资金来源也成为部分城市政策的着力点。以杭州为例,明确竞买企业的购地资金五个“不得”,并且会对竞得人全部购地资金组织开展审查。而北京也将对资金来源的要求写到了土地出让文件中,明确了地价款的五个“不属于”,不配合相关部门对其地价款来源进行取证、审查等工作的企业,将被视为违约。可以说,自有资金紧张的房企,已经基本告别了未来的集中供地。

从近期的一系列调控政策方向看,房企“高杠杆、高周转、高增长”的“三高”时代已经是过去式。“房住不炒”长效机制以及层层加码的监管之下,提升自己的经营能力,优化财务结构,减少对外部融资的依赖,才是房企当前最紧要的任务。

谢谢收看本期楼市之声,了解更多,请关注下期节目……

编辑:门庭婷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