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7月29日消息(记者 安垚)提起三湘印象,“文艺”二字与其有着脱不开的关系。现任总裁王盛曾是东方明珠副总裁,主持人蒋昌建是其独立董事之一。2015年,三湘印象因19亿收购前身由张艺谋、王潮歌、樊跃三位导演发起的观印象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名噪一时。

大力发展文化演艺事业的同时,三湘印象一度不再拿地。然而“名人”“文化”加持下的三湘印象发展并不顺利。2017-2019年,三湘印象业绩走势出现明显下滑,在2018年还出现亏损状况,直到2020年才有所改善。

近期,三湘印象发布了2021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盈利约2.14亿,比上年同期上升187.39%。而三湘印象业绩回转的背后,则是其对地产业务的态度悄然改变。

转型遇阵痛 地产业务一度被边缘化

三湘印象依靠房地产起家,其前身为上海湘桃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于1996年成立。在上海,三湘印象先后开发了芙蓉花苑、三湘花园、三湘世纪花城等多个项目,打造了“花城”“海尚”“黑森林”“广场”等多个产品系,1999年就提出新建住宅应“具备开放性、智能化和人性化功能”的开发理念,并在2012年借壳上市。

围绕着地产行业,三湘印象创办了建筑材料加工公司、装饰公司等。当然,三湘印象也参与过餐饮、生物、医疗等新业务投资,不过2015年之前房地产开发投资业务一直是其主业。

但随着一纸公告的发布,三湘印象房地产业务的全新命运被开启。2015年7月,三湘股份发布公告称,为助力公司多元化发展,公司以19亿元收购观印象艺术发展有限公司100%股权,增加的旅游文化演艺业务会与房地产业务协同发展。

三湘印象朝着“地产+文化”的方向进行全面转型。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迈入新的领域都并非易事。2016年-2019年,三湘印象实现营业总收入67.05亿元、24.74亿元、16.33亿元、19.88亿元,业绩出现大幅下降。

同时,三湘印象的地产业务开始出现断崖式下跌,甚至沦为边缘业务。自2017年1月份在杭州主城区拿下1宗地后,4年多来,土拍市场再也没有出现过三湘印象的身影。公司仅剩的土地储备——燕郊项目,还因开发缓慢被深交所问询。对于房地产业务来说,土地就是“粮仓”,再“巧”的操盘手也难为无米之炊。

(央广网房产制图,数据来源:企业年报)

而三湘印象看重的文化演艺业务却一直未能扛起企业发展的大旗,对营收的贡献一直有限。在发展高峰期,三湘印象文化演艺收入约3.49亿元,占当年公司总营收的14.11%。同一年,三湘印象总营收和地产业务出现明显下跌。

(央广网房产制图,数据来源:企业年报)

连续三年遭遇深交所问询函 “回归”地产成三湘印象新选择

增加文化演艺业务后,三湘印象业绩表现“低迷”受到深交所的关注。2018年-2020年连续三年收到年报问询函。在三份年报问询函中,不约而同的对“观印象”经营问题进行相关询问。

(央广网房产制图,数据来源:企业年报)

在文化演艺业务发展受到质疑的同时,三湘印象地产业务出现“回归”势头。2020年9月,在一次媒体活动上,三湘印象相关负责人透露,公司上海、杭州的项目已经接近售罄,近期有拿新地的考虑和计划。

今年6月11日,三湘印象第七届董事会第二十六次(临时)会议,全票通过了《关于授权公司董事会审批土地储备投资额度的议案》(简称:议案)。

在议案中,公司提请股东大会授权公司董事会自公司2021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本议案之日起12个月内,审议并批准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购买总额不超过50亿元人民币的经营性土地,以及在50亿元人民币额度内对新购买的土地设立新的项目公司。

上述议案在6月30日三湘印象召开的2021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上审议通过。不过,在行业集中程度进一步加深、行业融资困难、“两集中”供地新政下,如何能够真正拿下一宗有收益的“土地”成为一门技术活。面对地产行业全新的竞争格局,三湘印象下一步将如何应对,记者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