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西宁8月16日消息(记者 汪晓青)8月16日,青海省政府新闻办举行“青海这十年”青海省科技厅专场新闻发布会,青海省科技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苏海红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省科技工作改革发展情况和取得的主要成就。

新闻发布会现场(央广网记者 汪晓青 摄)

据介绍,青海省委、省政府把科技创新摆在青海发展全局中谋划,聚焦实施“一优两高”战略、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四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整合科技创新资源要素,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核心技术攻关、创新平台建设、企业主体孵化、科技人才培育、科技合作交流,全省科技实力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

全社会研发投入从2012年的13.12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21.32亿元,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从2012年的0.52件增长到2021年的3.76件,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4亿元。

在国家电投集团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太阳能公司IBC电池生产车间,工作人员正在快速有序检查和分装电池板。(央广网记者 汪晓青 摄)

青海省委省政府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成立由青海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青海省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青海省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实施方案》和科技领域“放管服”二十条、创新体系建设十八条等,形成了覆盖科技创新全过程的政策法规体系。开展“揭榜挂帅”“帅才科学家负责制”“赛马制”科技项目管理改革试点,探索重大科研项目“部省联动”机制,建立了与青海省财政预算一体化要求相匹配的项目储备库。持续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科研诚信体系建设,完善科技金融体系,加强科技宣传普及。

瞄准打造生态文明高地的科技需求,健全三江源、祁连山、青海湖等重点生态区“生态-生产-生活”融合发展科技体系。支持建成中国科学院三江源国家公园研究院、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建成三江源国家公园大数据可视化数据监测与信息展示平台,为国内外100余家单位提供数据服务。全部完成“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科研与推广”项目,筛选出12种固沙植物和7种沙地治理配置模式,建成三江源区生态环境耗水数据库、野外试验基地和三江源“黑土山”生态修复大数据平台,在三江源地区推广实施“黑土滩”治理技术,治理面积达1100余万亩,示范区植被盖度达70%以上,彻底破解了高寒地区“黑土滩”治理难题。

聚焦建设产业“四地”,围绕盐湖化工、清洁能源、科技文旅、有机农牧等青海特色优势产业,精准部署创新链,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全面强化科技创新战略支撑。盐湖资源综合利用步伐加快,清洁能源技术规模加大,科技文化融合程度加深,农畜产品科技供给加强。

先后建成省部共建藏语智能信息处理及应用等国家重点实验室3家,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灾备数据中心揭牌运行,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青海分中心挂牌成立,首个试点省实验室青藏高原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实验室揭牌,全省国家级创新平台达到62个、省级创新平台达到1168个。实施科技企业“量质双升”行动,构建“小成初、初升高、高壮大”全链条科技企业梯级培育体系,全省科技型企业数量达543家、高新技术企业234家、科技小巨人企业52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5家、众创空间54家。坚持用好用足科技援青和东西部科技合作机制,“十三五”以来,有150余个科研团队服务青海创新发展,联合实施研发项目300余项,合作共建新型研发平台和机构20余个,青海已成为科技人才集约式、组团式创新的沃土。

开发精准扶贫工作大数据平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每年组织1000名农牧业技术专家服务基层,在全省组建了102个“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加快推动高原医学研究中心建设,制定印发《科技创新支撑高原医学研究实施方案》,建成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青海分中心8个、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6个,正在培育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9个。新建青藏高原人类遗传资源样本库(西宁库),藏药新药产品研发成果丰硕,“梓醇片”实现青海省自主研发一类新药“零的突破”,长期困扰农牧民的包虫病历史性地得到遏制,高原医学科技创新走在前列。

苏海红说,展望新时代,青海省将突出创新核心地位,聚焦“六个现代化新青海”奋斗目标和“八个坚定不移”重点任务,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优化科技创新生态,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青海篇章提供坚强有力科技支撑。

编辑:张海东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