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西宁10月14日消息(记者 滕萌)10月12日,由市场监管总局信用监管司指导,青海省市场监管局主办,中国工商出版社承办的重点领域信用监管西宁论坛在青海省西宁市举行。论坛当日,青海省推行食品生产企业信用承诺制公开承诺仪式同时举行。

论坛现场(央广网发 青海省市场监管局供图)

此次论坛围绕主题“融合 赋能 共治”进行交流研讨。旨在推动形成企业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共治格局。

近两年来,青海省市场监管系统将加强重点领域信用监管作为进一步提升全省市场监管效能的突破口,以食品、特种设备等生产企业监管为切入点,在食品生产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监管、食品生产企业信用承诺、电梯维护保养单位信用评价以及重点领域信用修复等方面开展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青海省市场监管局局长马骥在致辞中表示,下一步青海将持续推进信用监管与重点领域监管深度融合,不断探索将信息公示、信用承诺、信用修复、信用风险分类监管、失信联合惩戒等信用监管措施嵌入重点领域监管全过程、各环节;强化信用监管、重点领域监管和信息化管理等不同业务条线间的相互配合、协同联动,打破条线分割合力攻坚,真正打出监管组合拳;充分发挥市场、社会和科技的力量,提升重点领域信用监管智慧化水平、共建共治水平。

在主旨演讲环节,市场监管总局信用监管司司长刘燕说:“重点领域信用监管工作是一项新工作,在推进过程中难免出现各种的问题,这里面既有法律制度的缺位、监管理念的冲突,也有实践操作的难点,既有老问题也有新问题。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加强问题研究,进一步完善制度设计,在长期背负巨大履职压力的领域切实提高信用赋能水平。”

近年来,全国陆续发生一系列安全生产事故,同时也发生了一些产品质量问题。这些都要求必须创新监管机制,充分统筹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事前监管和事中事后监管,有效预防质量安全事件发生,加快构建以信用监管为依托的新型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迫在眉睫。

市场监管总局产品质量监督司一级巡视员孙会川表示,接下来将进一步创新监管理念、监管方式和监管手段,持续推动将信用监管与产品质量监管机制的融合。探索建立产品质量安全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将监督抽查、风险监测、生产许可、监督抽验、强制性产品认证、缺陷产品召回、行政处罚等监管信息作为评价指标,科学赋予指标权重,并根据监管实际动态调整。加强产品质量信用信息综合评价,指导各省级市场监管部门综合运用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开展质量信用信息归集,信用扣分、信用修复等工作。

在主旨演讲环节后,青海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雷光程进行了青海省重点领域信用监管工作推进展示,对青海省进行重点领域信用监管的具体举措进行介绍。之后举行了青海省推行食品生产企业信用承诺制公开承诺仪式,15家企业代表进行公开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