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敦煌10月12日消息(记者 樊永涛)10月10日起,央广网记者全程参与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主办的“协同发展向西望续写丝路新篇章”网络主题宣传活动,本次活动以集中宣传好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沿线省区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强开放合作、实现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为宗旨,深入展示沿线各地坚持国内国际双循环互相促进,着力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的积极举措和典型经验,本网从今天起刊发系列报道【续写丝路新篇章】。

曾经,一条向西延展的古丝绸之路,承载了人们对于远方所有的激情和想象;今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用勤劳的双手、拔新领异的姿态重新连接世界。

横亘在甘肃、青海两省之间的祁连山脉 (央广网发 樊永涛摄)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横亘在甘肃、青海两省之间的祁连山只是一个地理课本里的名字。它怀抱3000多条冰川,这些冰川融水汇成大通河等多条河流,向北滋润出河西走廊的勃勃生机并产生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通道——丝绸之路;向南挽起青藏高原,把西部和中原地区连为一体,勾勒出南走成都连河南道,西北过敦煌到西域,西南通吐蕃达印度的丝绸之路青海道。

越过乌鞘岭,进入河西走廊,一路大地苍茫,皑皑雪山和土黄戈壁相互映衬,延续着亘古未变的颜色。天阔云高,党河水清。在敦煌,让人流连忘返的不仅是东西方艺术汇聚的莫高窟,还有一望无际的“清洁能源海洋”。光和风是戈壁滩的主人,在敦煌市郊区,一个占地2.18万平方公里的光电产业园区矗立在戈壁荒漠之上,一排排光伏电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将充足的光能转化为“绿色电流”,源源不断汇入电网。敦煌是全国首批高比例新能源示范城市之一。目前,园区已入驻各类企业34家,其中光电企业30家,装备制造及服务企业4家。逐步形成了以太阳能发电为依托,以风力发电机组的生产维护等装备制造业为补充,以新能源应用推广为平台,以建设国家级多能互补新能源综合示范基地为目标的综合性产业园区。

10月11日,首行节能100M瓦熔盐塔式光热发电项目利用定日镜打出“协同发展向西望续写丝路新篇章”字样。(央广网发 陈沛辰摄)

几公里外,一座高大的光热发电塔将太阳光转化为人们可以利用的电能,这是首行节能100M瓦熔盐塔式光热发电项目。围绕着260余米的吸热塔,12000面定日镜吸收着日照赋予的每一束能量。项目自2018年12月并网发电以来,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35万吨,设计年发电量达3.9亿度,是一种长时间、低成本储热,可调峰、可调度的低碳电力。这个项目验证了太阳能热发电“看天吃饭”的缺陷,实现了连续24小时连续发电的优势和价值,更为这个古老的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路向东,抵达玉门市,连霍高速旁一座座高大的风车高耸入云,这里人们将风转化为人们可以利用的电能。风电装置的内部,装有探测风向的传感器,它会让叶片始终迎着风的方向,巨大的叶轮随风舞动,将风能转化为电能送到千家万户。

不仅是河西走廊,记者从9月23日在甘肃省兰州市举行的第四届“清洁能源发展与消纳”高峰论坛上获悉,目前甘肃省风能、太阳能等资源技术可开发量达2亿千瓦,现有新能源装机、发电量占比分别达42%、21.6%,均排名全国前列,新能源利用率95.28%,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人们所认知的丝绸之路,是经武威、张掖、敦煌一线直通西域的主干道——河西走廊道,这一路被祁连山与合黎山、龙首山等山体夹峙,平坦地带狭长,是一条线。而在祁连山以南的青海省,丝绸之路青海道则是网络状分布,历史上的吐谷浑、唃厮啰时期,这里具有与河西走廊线同等重要的枢纽地位

翻过日月山,进入青藏高原牧区。一出海南州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就会看到一大片风蚀丘陵状的地貌,当地人把这里叫做塔拉滩。塔拉滩广阔而又干旱,由三个台阶状地形组成,分别叫做一塔拉、二塔拉、三塔拉。荒凉,曾是这里的代名词,如今它“摇身一变”成为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发展欣欣向荣。

从2012年起,利用塔拉滩太阳能资源富集区的优势,海南藏族自治州着力推进生态光伏园区建设,发展光伏产业,从此一个清洁能源的“蓝色海洋”在这里诞生。时至今日,园区已累计投资76亿元,建成110千伏升压站17座、330千伏汇集站10座、750千伏双回路变电站3座。与此同时,青海省首条特高压外送通道“青海-河南±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也在2020年6月全线贯通,“空中走廊”从园区出发,实现了“绿能”外送。

青海省海南州藏族自治州共和县的清洁能源的“蓝色海洋”(央广网发 樊永涛摄)

大自然与这片土地结下不解之缘,赋予了光、风、地热等独特资源优势。今天,由于光伏板的阻挡,风速和蒸发量得以降低,土地涵养水源能力持续增强,按时用水清洗光伏板,更是加快了下方植被的生长。

由于水力发电有较强的稳定性,人们探索出了目前全球运行最大的“水光互补”项目——“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塔拉滩85万千瓦龙羊峡水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项目依托几十公里外的龙羊峡水电站,结合太阳能资源特点及光伏发电特性,人们将光伏电站和水电站整体作为“虚拟水电”进行综合运行控制,把原本不稳定光伏电源,通过水电调节为均衡、优质、安全和电网友好的电源后送入电网。项目的建成投运,填补了国内外大规模水光互补关键技术的空白,为清洁能源提供了新型的能源互补发展模式。

青海清洁能源资源品类齐全,开发优势显著,开发潜力巨大,近年来,青海依托资源优势,清洁能源发展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在9月28日,青海省发布《青海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行动方案(2021至2030年)》。方案称:“十四五”及未来一个时期,青海将从源、网、荷、储、科技、体制6方面,通过实施清洁能源开发、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清洁能源替代、储能多元化打造、产业升级推动、发展机制建设“六大行动”,聚力打造清洁能源产业高地。

亘古的丝绸之路,曾涌现出许多时代契机,直到今天,人们仍然相信这片土地蕴藏的潜力。绿色产业、光热发电、水光互补……这些新兴能源在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支撑下,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利用。协同发展向西望、续写丝路新篇章,这些绿色能源涌动着人们对奋进的渴望,也寄托着一个国家对永续发展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