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1月29日至12月3日,央广网记者前往地处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中国石油青海油田,用文字和镜头记录高原石油人不畏严寒,在荒无人烟的柴达木盆地腹地坚守天然气生产运输一线,为千家万户输送温暖背后的感人故事,本网从今天起刊发系列报道“寒风吹彻”。

央广网格尔木12月7日消息(记者樊永涛)仰头,繁星满天。

正值冬季保供期间,记者来到涩北气田。

涩北,因地处柴达木盆地北缘涩聂湖之北而得名。图为航拍中国石油青海油田采气一厂。(央广网记者樊永涛摄)

4:00,9号集气总站,零下17度,邓伟跺了两下脚,开始检查设备运行情况。“冬季我们加大了夜间站内设备设施巡检频次。”

涩北气田位于青海省西北部,柴达木盆地腹地,距离省会西宁900余公里。

“每4个小时就要对40余台设备进行详细检查。”邓伟回到值班室,电脑上所有数据显示正常。像这样的集气总站,涩北气田有3座,1300余口天然气井通过这里,输向千家万户。

34岁邓伟是青海油田采气一厂9号集气总站的站长,从荆楚大地来到“风吹石头跑”的涩北,邓伟从刚开始的想迫切逃离,到习惯,再到成长为一名采气高级技师,“除了环境,什么都好。”

夜巡中的邓伟(央广网发 杨晴摄)

前不久,邓伟所提出的《解决脱水分离器排污阀刺损问题》获得全国创新方法大赛三等奖,此方法在青海油田一经实施,就为国家节约资金2470万元。

8:00,吃过早饭后修井工王新柱带着5名工友,前往一口几十公里外正在维修的天然气井。开工前,作为安全组副组长的王新柱对现场井控机械设备、施工设施等进行了长达1个多小时的详细检查。

“安全合格,开工!”这是维修这口井的第6天,开工前的3级安全验收,每天都会照例进行。

青海油田井下作业公司作业2大队,负责着涩北气田所有天然气井的维修运行工作,脏、累、苦、险,他们被称为涩北气田的“流动医生”。

正如其名般,涩北是一个让人“涩”的发慌的地方,常年干旱缺氧,四周200余平方公里是无人区,开阔的盐渍滩使得这里寸草不生。

石油工人在巡检天然气井 (央广网记者樊永涛摄)

8:30,涩北气田技术研究中心开始了例行晨会,这是整个气田的“参谋部”,冬季保供以来,这间办公室的灯从未熄灭过。

“数据中台南产量有波动,今天去现场核实下。”

“涩宁兰管道、涩格管线气压正常,大家继续保持稳定生产。”

……

“一直处于高压状态。”黄麒钧是采气一厂总工程师,每天的晨会“参谋部”布置当天生产任务,单井产量上不去、不出气该上什么措施这些问题都要在晨会上解决。

黄麒钧一年只回4次家,而且都是趁着去青海油田敦煌基地开会的间隙。

涩北气田是涩宁兰管道气源地和西气东输管道主要战略接替气源地,担负着甘肃、青海、宁夏、西藏4省区供气任务,是青海油田冬季天然气保供的“主力军”。

10:00,5号增压站,压缩机班班长殷俊顺正仔细核查每一台压缩机及管线有无渗漏,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任务,压缩机的正常运行,才能保障气田安全平稳运行。

石油工人在集气站监测数据是否正常 (央广网记者樊永涛摄)

殷俊顺和他的班组共负责8台压缩机以及分离器的安全运行工作,是一项危险系数高且重复单一的工作。“妻子在格尔木,儿子跟父母在敦煌,而我自己在涩北,一家人团聚的时间一年也就那么几天。”殷俊顺已经在青海油田工作了18年,闲不住的他,每天都保持一个高压状态在工作,因为他知道,一个分心、懈怠、习惯性作业,就会给国家造成不可预估的损失。

11:00,刚刚给上级报完生产计划,薛峰才稍稍轻松下来。这里是涩北气田生产指挥中心,负责与各生产单位上传下达工作,是气田“指挥部”。

作为一级调度班长,薛峰和他的同事们通过几十台电脑,将隐患提前发现,对存在的问题细心讨论,将信息及时上报。

“这里是天然气输向涩宁兰管道的最后一站,我们要当好气田的眼睛。”薛峰说。

在冬季,巡井是一项又累又苦的工作,这点到了午饭时间尤为明显。

13:00,一辆皮卡车从涩北公寓食堂出发,去野外给李永胜和他的班组送饭。

李永胜是巡井班班长,53岁的他平均一天要巡60多口井,看看压力表、记录相关数据,多年巡井工作他能根据气流声音判断气井是否正常生产。

天然气从这里输向千家万户 (央广网记者樊永涛摄)

冬天巡护任务比较繁重,李永胜和他的班组会在户外就餐,巡检完整个涩北一号气田的气井,需要花费14天左右时间。

“这里的吹得风很冷,很干。”里三层外三层,尤其是在夜间工作时,面对涩北极寒的天气,李永胜感觉多少衣服都不够用。

涩北,这个曾经在中国版图上连名字都找不到的无垠碱滩,却是全国海拔最高、条件最艰苦、环境最恶劣的气田之一。

16:00,13号站站长荣生强正在例行巡检。冬季,每一次隐患排查,荣生强比往常都要严格。

“这活我来,你们小年轻手上没有劲”。荣生强在青海油田干了一辈子,虽然工作中不苟言笑,但每项工作他都率先垂范。即使过几天就要退休,却经常能看到他在井场忙碌的身影。

17:00,田宗江完成了明日气田安全工作安排并进行了公示。他任职生产运行中心安全环保技术岗,危险作业现场、施工作业现场、设备运转操作现场……各种“现场”都能见到他的身影,不分周末和节假日。

田宗江跟记者聊的更多的是“生产、数据、天然气、管道”,只在只言片语间说起:“孩子4岁,一年见不了几面。”原来,为了照顾小孩,他和同样在涩北工作的妻子错开轮休,每次交接班时,才能和妻子匆匆见面。

18:00,涩北气田渐入暮色。荒凉的工作环境往往会有很多“爱较真”的人,许有红就是如此。作为一名采气高级技师,在工作的时候完全变了一个人,为了解决难题,发明创造,他可以一头扎在气田,每晚上都熬到深夜。

51岁的许有红参与解决了气田注水设备在采出水回注过程中由于冲蚀磨损影响生产的难题,同时积极开展修旧利废工作,利旧阀门2只、修复压变仪表接头等工作,达到了气田在生产中降本增效的目的。

涩北气田的夜广袤静谧,寒风吹彻。(央广网记者樊永涛摄)

20:00,技术研究中心每天的总结会开得火热;几百米外的生产指挥中心调度工们目不转睛地盯着一项项数据并及时上报;各集气总站,采气工们紧绷神经,照例巡护……窗外是一望无际的涩北戈壁滩,井架挺立、集气站伫立、天然气管线横跨西东南北。

这是涩北气田一个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一天,没有轰轰烈烈,干着一个对他们而言不算很辛苦的活,类似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上演,其中酸甜,唯有他们自己能体会。

涩北气田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西北200余公里处。(央广网记者樊永涛摄)

截至目前,涩北气田日产量突破1400万方,创造了年平均50亿方稳产11年的骄人业绩。数据背后——不知道有多少个白天夜晚,有多少像他们一样的人,顶着严寒,为了冬季保供,坚守一线。

23:00,涩北气田广袤静谧,寒风吹彻。

夜很美,很“冻人”,也很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