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西宁5月20日消息(记者 樊永涛 通讯员 孙丹丹)枸杞鲜嫩欲滴,压弯枝头;藜麦随风摇摆,吹来丰收的喜悦;牛羊仿佛珍珠般散落在绿油油的草场……在世界“四大超净区之一”的柴达木盆地,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海西州),不仅有最炙热的阳光,也有最独具特色的高原农特产品,红枸杞、黑枸杞、矿泉水、低钠盐、藜麦、牦牛……

枸杞丰收(央广网发 海西州委宣传部供图)

最近几天,在海西州都兰县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正是给枸杞树苗,浇水、施肥、除草的时节。

都兰,蒙古语意为“温暖”的地方,素有“柴达木粮仓”的美誉,其得天独厚的光、热、水、土自然条件造就了柴达木盆地绿洲农业和草原畜牧业,给青稞、豌豆、马铃薯、枸杞、藜麦等作物和优质牧草的生长创造了绝佳环境。

在都兰县生长的枸杞果色红粒大,果实内多糖平均值2.2%,甜菜碱平均值0.65%,浸出物平均值60%,均高于其他地区。

据都兰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管委会负责人李成业介绍,该产业园是青海省首个获批创建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也是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批准的唯一以枸杞为单品的特色园区。目前,都兰县已建成全国集中连片种植规模最大、单产产量最高、产品品质最优的枸杞种植示范基地。

“今年都兰县枸杞种植面积达21.83万亩,其中产业园种植面积18.03万亩。目前产业园有机枸杞种植企业10家、合作社1家。”李成业说。

采摘黑枸杞(央广网发 海西州委宣传部供图)

“我们将把产业园打造成全国集中连片种植规模最大、品质最优的富硒有机枸杞全产业链发展示范园,打造成海西州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的核心区。”都兰县委副书记、县长刘启发对今后枸杞产业的发展胸有成竹。

刘启发介绍,针对枸杞产业要做大产业“前端”标准化种植基地,把牢富硒、有机发展定位,在此基础上要做精产业“中端”精深加工。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宽产业“末端”销售网络,搭建好枸杞交易平台。

据了解,作为全国最大枸杞产区之一,海西州枸杞种植面积已达47.21万亩,干果产量9.13万吨,有机枸杞出口量占全国的94%,全产业链产值达108亿元。

离开都兰县,来到乌兰县茶卡镇,这里除了名声在外的天空之镜——茶卡盐湖,还有远近闻名的茶卡羊。

“咩~咩咩”走进乌兰县一家名为金泰哇玉的农业生态科技公司内,高效工厂化养殖大棚中,一群群膘肥体壮的茶卡羊正在争先抢食新鲜草料。

田间丰收(央广网发 海西州委宣传部供图)

经过19年的发展,这家公司已成为集种植、养殖、活畜交易、肉食品加工、生态旅游、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公司负责人韩文杰告诉记者,公司产品已形成种植、养殖、加工、冷链、销售一条龙模式。

茶卡羊肉质鲜嫩、口味纯正、肥而不腻、鲜而不膻,是海西州特色农畜产品,2013年荣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2018年获得中国“绿色食品”认证,2020年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目前,茶卡羊一跃成为当地群众引以为傲的“致富羊”。

近年来,乌兰县依托茶卡羊优势资源,建立了集养殖、屠宰、加工、储藏、销售为一体的生态畜牧业养殖基地,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附加值。同时,搭乘电商快车,茶卡羊跨越万水千山,在市场上闯出了一番名堂。

茶卡羊(央广网发 海西州委宣传部供图)

记者从海西州委宣传部获悉,目前,一个拥有现代农牧业生产、绿色农畜产品加工、生态循环农业、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农产品流通、农牧业社会化服务的现代化特色农牧产业体系正在柴达木盆地铺陈开来。

走进海西州府德令哈市一家加油站便利店内,只见货柜上摆着琳琅满目的枸杞、藜麦、牛羊肉等“柴达木优品”,不时有顾客前来选购。负责人告诉记者,不仅是这里,如今在全青海省,甚至全国的加油站便利店,都能看到来自柴达木的特色农畜产品。

据相关数据显示,仅有机枸杞,2021年就出口到英国、新加坡、加拿大等多个国家,国内主要销往浙江、江苏、广东、四川等地。

海西对外推介特色农产品(央广网发 海西州委宣传部供图)

海西州商务局局长祁小青告诉记者,近年来,海西州已在14个省建立44个线下体验店;以线上营销和直播带货的方式宣传和销售。同时,积极参加国内、国际展会,加强产品出口认证等,以进一步扩大范围,稳定订单,扩大枸杞市场份额。

“自去年以来,我们立足输出什么、怎么输出、往哪输出,挖掘高原盆地独特资源优势,依托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创新平台,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成功发布‘神奇柴达木’海西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面向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启动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海西州农牧局副局长张继先说。

牧民放牧(央广网发 海西州委宣传部供图)

张继先介绍,今后海西州将继续做强藏羊、枸杞、牦牛、青稞、藜麦五大优势产业,精准对接青海省委、省政府推进“四地”(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真正走出一条生态与乡村振兴兼顾、增绿与增收协调、绿起来与富起来统一的绿色发展新路。

编辑:滕萌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