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望着,盼望着,春天来了......

  特殊时期,“宅”了一冬的你,是不是也想走出家门呼吸呼吸新鲜空气,活动活动筋骨,晒晒太阳补补钙?

  春意渐浓

  这些天,小区广场、公园,甚至郊区山间,人都逐渐多了起来。鉴于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未完全过去,近日,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市民户外活动指引”,就户外运动给出了一些防护提示。

  生命在于运动,春天来了,阳气生发,适当的户外运动可以改善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但是,此时锻炼不当,也会适得其反。疫情期间,老年人户外运动,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三建议

  01环境:人少开阔

  通风环境对于病毒防控极为重要。新冠肺炎疫情尚未完全结束,户外运动时,一定要避免扎堆,尽量不要去公共运动场馆内;可选择人群较少的地方,比如江边、海边、森林、公园等空气流通的地方。

  运动时,主动与他人保持2米以上的距离,避开人多的时候。

  如果在公园、广场等开放性场所活动时,仍应配合相关部门的防控措施。

  02时间:早十晚四

  初春天气多变,并不是每天都适合户外运动。尽量在天空晴朗、万里无云时外出运动,如遇到雾霾、阴雨等天气,建议不要出门。

  由于早晚温差大,最好避免太早出门,以免人体骤然受冷容易患伤风感冒或哮喘病、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寒冷刺激还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急性发作。有心脑血管疾病等慢病的老人,尤其要注意,可以在上午九、十点钟后,下午四、五点钟太阳落山前,外出活动半小时至一个小时。

  03项目:量力而行

  老年人一定要根据自己的体力、自我生活能力和疾病状态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

  疫情期间,公众应该单独活动,避免进行群体性的体育项目,如老年人喜欢的广场舞等活动不要参加,也不要去露天浴场、泳池,避免交叉感染。

  老年人适合散步、太极等低强度运动。切记不要做大强度对抗性训练,否则容易疲劳或造成肌肉损伤,降低身体免疫力。锻炼时循序渐进,微微出汗即可,大汗淋漓的激烈运动容易诱发心、肺疾病。

  老年人运动要量力而行,留心慢病,避免长时间运动,因为戴口罩进行大运动量等锻炼,易出现呼吸受阻、胸闷、眩晕等不适。

  此外,有高血压、糖尿病的老人,户外运动要随身携带相关药物,以及糖果或饼干,防止低血糖,运动前后监测血压、血糖变化,避免空腹运动。

  三禁忌

  1不宜空

  老年人新陈代谢慢,早晨血流相对缓慢,体温偏低。专家建议,切忌空腹运动,在外出运动前应喝些热饮料,如牛奶、蛋汤、咖啡等,以补充水分、增加热量,加速血液循环。糖尿病患者尤其需要注意不能空腹做运动。

  2不宜露

  虽然气温转升,但常是乍暖乍寒,所以还需“捂一捂”。从中医理论讲,“春捂”既是顺应阳气生发的养生需要,也是预防疾病的自我保健良方。

  “春捂”如何做:

  ●把握气温:15℃是“春捂”的临界温度。研究表明,对多数老年人或体弱多病而需要“春捂”的人来说,15℃可以视为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

  ●注意温差:日夜温差大于8℃是捂的信号。春天的气温变化无常,前一天还是春风和煦,春暖花开,刹那间则可能寒流涌动,日夜温差大于8℃时是捂的信号。

  ●持续时间:1-2周恰到好处。捂着的衣衫,随着气温回升总要减下来。气温回升后,得再捂7天左右,体弱者或高龄老人得捂14天以上,身体才能适应。

  3不宜急

  老年人肌肉相对来说比较松弛,关节韧带僵硬,四肢功能不协调,专家建议在锻炼前应轻柔地活动躯体、扭动腰肢、活动关节,事先做5-10分钟的热身活动,比如弯弯腰、拉拉胳膊,让各个关节充分活动后,再开始运动,以防止因骤然锻炼而诱发意外事故。

  最后提醒大家,新冠肺炎疫情尚未完全结束,在室外开放空间进行户外活动时,尽可能减少与他人近距离接触,避免扎堆聊天,需要交流时,应佩戴口罩。

  老年之声综合整理自生命时报、人民网、羊城晚报等

  老年之声编辑:唐姣菊、李雨楠// 责编:杨滢// 监制:汪群均